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由汉字、数字、英文巧妙组合,表现出强烈的中西合壁、多元文化和谐融合的意境,传达了上海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这说明
①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消除 ②必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③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四川汶川发生8.O级地震,全国手机报在第一时间向手机用户发布了这一重大灾难事件。在震区这种特定的环境下,手机媒体配合传统媒体担当了报道灾情的重任,表现出强大的优势。抗震救灾手机报道,力争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灾难中的人性美。在阅读手机报时,人们都被感动着。材料说明:
①手机媒体属于大众传媒②文化借助于一定的活动对人产生影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②③ |
2008年9月1日,全国2.2亿中小学生共同迎来一堂特殊的公益课━━中央电视台特别节目《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在我国,能实现2.2亿人同上一节课直接得益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 B.大众传媒的发展 |
C.教育传递文化的功能 | D.文化需求的多样化 |
广州亚运会会徽是“一只火凤凰顶着一个火红的太阳”,核心理念是“五羊圣火”,会徽设计融入了中国文化特色和岭南文化元素,为广州、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贡献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这表明:
A.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B.要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差异和个性 |
C.不同区域的文化有各自的特色 | D.世界各国的文化逐渐走向趋同 |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上,各国运动员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现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体育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 |
B.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了世界文化的百花园 |
C.尊重和保护各国不同的文化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
D.各民族的文化主要是通过体育活动交流展示出来的 |
2008年12月20日,济南市推出城市系列文化形象标志,该标识设计理念源于“山泉河湖城”的泉城自然景观特点,整体造型活泼、奔放,气韵生动,充满泉水的韵律感。活泼的人形和泉水、河流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地域特色,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同时表现了泉城济南充满现代节奏的时尚气息。该标志的设计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反映了
A.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改变社会的发展方向 |
B.对文化不断创新有利于文化的继承 |
C.用一种标识概括多样化的文化,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
D.该标识的使用将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
2009年3月11日,由中央文史研究馆、国务院参事室主办的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有关专家就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珍视、继承和创新等问题进行座谈。中国人过春节总是要吃团圆饭、贴春联、放爆竹,而西方人的圣诞节总少不了圣诞歌、圣诞树和圣诞老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③各民族文化不相容④民族节日表现了不同的民族情结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2009年7月22日,第64届奥地利布雷根茨艺术节在奥地利西部城市布雷根茨开幕。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歌剧《阿依达》作为艺术节开幕演出剧目,当晚在水上舞台亮相,吸引了约7000名各国观众。“《阿依达》是什么:在中国,它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英国,它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把相关的内容放到埃及,它就是《阿依达》。”这说明
A.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文化没有共同之处 | B.各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高.考 |
C.各国文化是一样的 | D.世界文化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
最近,一部以反映买房、租房、拆房、建房为主线的电视剧《蜗居》热播,因其剧情贴近现实生活,表达百姓的内心感受,引起了社会很大反响。这说明
A.发展大众传媒,才能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
B.提倡多样化,才能提高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 |
C.弘扬主旋律,才能保持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
D.立足社会实践,才能创造出有价值的文艺作品 |
下图是1986年加拿大温哥华、1993年韩国大田、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会徽。通过历届世博会的会徽设计,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②不同民族的文化都值得借鉴和学习
③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要通过各种具体形式呈现出来
④民族文化是由世界文化构成的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
2010年3月25日,被视为丹麦象征的“小美人鱼”铜像首次告别家乡、远赴中国亮相上海世博会,开启了中丹建交60周年文化交流活动的序幕,也将书写中丹两国在各个领域进行广泛接触的“新童话”。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这说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传播有利于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
③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文化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③④ |
中俄互办“语言年”反映了中俄两国深厚的传统友谊和高水平的双边关系。继“俄语年”去年在中国成功举办后,“汉语年”2010年3月23日在莫斯科隆重开幕。向中国人民展示了多彩的俄国文化,为加深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促进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中俄互办“语言年”活动体现了()
A.中俄之间存在着广泛而重要的共同利益 |
B.中国已是一个富强、发达的国家 |
C.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
D.中韩之间有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
建筑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积淀。福州仓山至今保留了大量西式风格的建筑,这里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必须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这是因为
A.外来文化是外国经济、政治的反映,不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 |
B.文化差异、矛盾和竞争会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 |
C.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比西方文化更具有优越性 |
D.只有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中华文化才能永葆生命力、提升竞争力 |
上海世博会会徽“世”与数字“2010”以及英文书写的“EXPO”、“SHANGHAI CHINA”巧妙组合,充分体现了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之所以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因为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各国都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④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