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最早关注的不是哲学问题,而是具体科学问题。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许多哲学家往往首先是自然科学家。被马克思称之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被恩格斯称赞为“最博学的人物”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等方面都颇有建树,还有柏拉图、毕达哥拉斯等。他们孜孜以求地探寻着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创建了一门门具体学科。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视野的不断开阔,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认识的对象由起初简单的个别事物逐渐扩大到事物之间的联系,而后又涉及整个世界。在此基础上人们形成的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与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而对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便形成了哲学。
材料二:“建设美丽中国”是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有人说:美丽中国应该是山清水秀,空气清鲜,但在最近几年,已经能明显感受到一些地区空气质量下降,尤其是雾霾天气明显增多,范围越来越大。久久挥之不去的雾霾从一定意义上警示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既要利用自然,又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1)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材料二中体现了规律的什么特征?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雾霾天气给我们的警示。
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分析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
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过程。新中国成立初,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征服自然;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建设遇刭严峻的挑战。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1)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过程。
(2)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年来,山东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注重引入国学经典,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并赋予时代精神。各街道村庄将国学经典名言、故事彩绘、雕刻到各街巷楼院墙,有的还将国学经典故事改编为百姓乐见的短剧组织巡回演出。各中小学在每年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儿童节、国庆节等节日,广泛开展国学经典展演等活动。
材料二:最近,山东、广东、北京等地将出版国学教材,在秋季中小学开设国学必修课。在如何将国学经典引入中小学课堂的问题上有两种观点,甲专家认为,国学经典进入中小学课堂,必须进行删减并进行符合时代精神的解读;乙专家认为,学习国学经典,不应该删减,要保持经典原样、保持作品完整性,这样利于理解传统文化的渊源,培养正确的历史文化观。
(1)结合材料一,说明山东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如何体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
(2)依据材料二,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评价上述专家的意见。
党的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稿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新常态下,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新的变化。我们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请运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对经济新常态加以分析说明。
北京时间2014年11月22日16时55分和2014年11月25日23时19分,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北纬30.2度,东经101.7度)分别发生6.3级、5.8级地震。截至11月28日18时,康定地震累计造成5人死亡,80人受伤(新增2名一般伤员),受灾群众总计已达197845人。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会对震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害。由大地震给人类带来的严重灾难,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同时人类也陷入深思:人类能否准确预测地震呢?研究人员永不言弃。虽然到目前为止,人类并未发现非常有效的准确预报地震的方法,但绝大部分科学家坚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一定能够找到一种准确预测的方法,绝大部分科学家对地震预测持乐观态度。
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人们对地震预报产生了疑虑而科学家却持乐观态度?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习近平指出,这些古诗词都好。应该把这些经典从小就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
材料二:有媒体载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在践行》强调,我们必须熟悉当代青少年的特点,离他们生活近些、再近些,用他们的语言和形式,循序渐进,教化于无形。必须警惕把道德教育的目标设定过高、离生活太远。必须防止道德教育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让古诗词成为学生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说明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应如何正确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3)结合上述材料,就反对“去中国化”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当下热播的《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等一些综艺节目的版权和模式,都是从海外引进的,各地电视台也纷纷复制和拷贝。但洋模式被“买光”后,我们该怎么办?专家指出,文化界要加强对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问题的思考,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国家,当代中国的巨变更是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和素材。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靠简单模仿产生的文化是没有长远生命力的。我们要高度重视文化的原创,形成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作品。
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和“把握思维的奥秘”的知识,分析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依据。
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很多反映现实生活的关键词成为一个缩影,折射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
【政治▪依法治国】
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公报中,“宪法”一词出现达十余次,“法治”一词出现达五十余次。我国在宪法中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1)为什么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
【经济•新常态】2014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第一次提出了“新常态”这一名词。当下,“新常态”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在“新常态”下,就业和收入成为新的风向标。2014年,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创新世纪以来新高,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内容的新产品、新行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带动了成千上万人的就业。
(2)请谈谈就业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文化▪传统家风】
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治家的内容,比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等等。好的“家风”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养成的,它需要长期的“润物细无声”。 一些家庭进行家风教育时,有时会出现长辈不厌其烦,晚辈不胜其烦的现象。
(3)从生活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你认为采取怎样的家风教育方式更有效?
现代社会存在多种风险,如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火灾、踩踏等安全事故。事实上,灾害的发生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在对于这一话题的讨论中出现了两个观点:
观点一:人类不能避免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浩劫。
观点二:人类只有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才能避免和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请运用规律和联系的知识,评价以上两个观点是否准确,并加以分析说明。
材料一:应对全球气候问题,要走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对我国而言,跨越资源、能源瓶颈约束是主要难题,总体技术水平落后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严重阻碍。中国必须从实际出发发展低碳经济,比如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化石能源低碳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低碳产品……
材料二:实干不等于盲干和蛮干。“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渡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严重会致死。
(1)结合材料一,谈谈我国走低碳化道路应如何坚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2)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客观规律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道理。
面对欧美国家对中国光伏产业进行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行为,有关专家建议,我国企业一定要审时度势,除积极应诉、利用世贸组织的多边争端解决机制外,也可以通过海外设厂转移电池生产的方式打开贸易壁垒,还可以开拓海外新市场和国内市场来转移过剩产能。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光伏企业应如何保护自身的正当利益。
材料:2014年12月9—1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既有稳字当头的不变,也有着力点的变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结合材料,运用运动与静止的知识,分析2015年经济工作“不变”与“变”中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国家战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目前,全球范围内市场、技术、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发达国家试图通过制订新的国际区域经贸安排继续主导世界经济发展。中共中央着眼世界大局提出重建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重大战略构想,为打造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海上经济大通道,振兴我国远洋运输业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对“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提出进行简要分析。
材料: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孩子为什么会觉得乌鸦可爱?
(2)我们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得到的有益启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