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的故事错在( )
A.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 B.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
C.否认了客观世界是可知的 | D.否认了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
芝诺问他的学生:“一支射出的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学生:“那还用说,当然是动的。”
芝诺:“确实是这样,在每个人的眼里它都是动的。可是,这支箭在每一个瞬间里都有它的位置吗?”
学生:“有的,老师。”
芝诺:“在这一瞬间里,它占据的空间和它的体积一样吗?”
学生:“有确定的位置,又占据着和自身体积一样大小的空间。”
芝诺:“那么,在这一瞬间里,这支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学生:“不动的,老师”
芝诺:“这一瞬间是不动的,那么其他瞬间呢?”
学生:“也是不动的,老师”
芝诺:“所以,射出去的箭是不动的?”
上文是关于芝诺的“飞矢不动”理论的情景对话,这一理论迷惑了很多人。下列对芝诺的“飞矢不动”理论认识正确的是
①承认了事物包含相对静止的一面
②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③认为飞箭在同一瞬间离开这一点向新的一点运动的趋势
④既承认了运动,又承认了静止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规律是客观的 | 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
C.规律是可以认识利用的 | D.规律具有普遍性 |
目前,我国水电开发已由过去主要受经济、技术约束的阶段,进入到了主要受生态约束的阶段。2015年3月,国家环保部以要“严守生态红线”为由,明确否决了重庆小南海水电站项目。从哲学上看,之所以强调水电开发必须要服从“生态约束”、“严守生态红线”,是因为( )
A.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是无条件的 |
B.社会是客观的物质性社会 |
C.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 |
D.世界是客观的物质性世界 |
列宁说物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是指
①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②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③物质是可知的 ④物质和意识密不可分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是因为( )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③人的意识的产生离不开物质
④唯物主义是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关于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规律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B.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
C.人可以改变规律,但不能消灭规律 |
D.人可以创造规律,造福于人类 |
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的主要标志是,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增速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就业稳,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高于上年。价格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进”的总体特征是,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稳中有进”主要体现的哲理是( )
①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②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黑枸杞是草原防风固沙的重要植被,却成了外地淘金者们的摇钱树。2015年8月,超过5000人的各地抢摘者,洗劫了草原上超过300万亩草场,草原生态遭到了肆意破坏。这启示我们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规律为基础
②顺应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改造自然必然会破坏自然
④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唐朝诗人李商隐诗:“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这首诗体现的哲理主要是( )
A.事物运动有自身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
D.想作长绳系太阳,用麻姑买沧海是根本办不到的 |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冥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规律不是事物的必然联系 |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
C.规律可是为人所认识 |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处处闪烁着哲学的光辉。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①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②揠苗助长——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③刻舟求剑——离开物质谈运动
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