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诗名言,感悟深刻哲理,传承中华文化。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舌静。”
请问:以上白居易的古诗和王夫之的名言分别反映了什么哲学思想?
目前我国兴建的三峡工程,拦河大坝全长1983米,坝高185米,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768万千瓦。它对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所起的作用是极为有利的。这说明了( )
A.人们能认识规律,改变规律,使规律发生的作用有益于人类 |
B.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重新创造规律,变害为利 |
C.人们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改造条件,以发挥其对人们有利的作用 |
D.只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认识、利用和改造客观规律 |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 )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
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必须因势利导,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使之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这表明( )
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③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互决定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如果把地球的年龄看成24小时的话,那人类的出现只相当于1分钟,而工业革命以来的时间还不足1秒。然而就在这短暂的1秒钟,我们人类极大地改变了地球的面貌。今天,人类足迹几乎无处不在,这既有其好的一面,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有史以来全球森林已减少一半,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等自然资源被大规模消耗,气候变化不再是未来的影响而成为现实的威胁,水资源短缺影响着世界上40%的人口,活性氮污染成为全球面临的新的重要环境挑战,大量污染物排放已经让今天的地球净土难寻。
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就人类面临的严峻资源、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人可以改造规律,造福人类 |
B.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
C.尊重客观规律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
D.规律是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
中国东晋僧人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这一观点
A.会导致相对主义 |
B.看到了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
C.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
D.看到了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
“人们对物质的认识,就是认识物质运动的形式,认识了物质运动的形式,也就认识了事物本身。”这是因为
A.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
C.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
D.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
当前,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现象是一种“客观实在”,实实在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下面对“客观实在”理解正确的是
A.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
B.是人类社会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
C.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
D.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 |
漫画《偏靶》(作者朱慧卿)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尊重客观实际,深入调查研究
②重视群众需要,不断改革创新
③提高认识水平,修正发展真理
④立足社会实践,坚持正确立场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洁净的空气需要政府、企业和民众的共同参与,使环境治理成为全社会参与的事业,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为此,政府要营造一个助推环境保护的制度环境,可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科技创新,实施财政补贴、绿色信贷等措施,企业要积极跟进,把节能减排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环节,加入发展低碳经济的“集体行动“切实增强职工的环保意识,低碳生活离不开每个人转变观念,树立环保意识,使践行环保成为一种自觉。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我国如何治理雾霾。
材料一:在我国,一方面水资源短缺,另一方面浪费水的现象又非常严重,有识之士发出倡议“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水型社会”
材料二:近年来,各地水价“涨声一片”。政府对水价上涨也十分关注,某市市长明确指出“水价是否上涨,一定既要遵循市场运作规律,又要让老百姓喝上水。”
(1)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请为你的家庭设计“家庭节约用水最优方案(至少要有两项措施),并写出这些措施合理性的哲学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说明市长说法的正确所在。
“如果小猫看到的老鼠只存在于小猫的眼睛中,如果老鼠是小猫视神经的感觉。那么,小猫为什么用它的爪子去抓老鼠而不去抓它的眼睛呢?”从费尔巴哈这一诙谐的哲理批判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感觉到的才是存在的
②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③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④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并不是感觉的产物
A.②③ | B.③④ | C.①④ | D.①② |
有人说:“纸箱是物质,被火烧后变成灰;树木是物质,人们可以把它加工成家具、纸张。这说明物质是可以改变的。”这句话的片面性在于
A.看到了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可以改变的 |
B.承认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联系 |
C.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 |
D.否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