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既要解决进城农民的户籍问题,还要解决城乡文化冲突问题。2014年7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材料一:《意见》就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出了3方面11条具体政策措施。一是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有效解决户口迁移中的重点问题。二是创新人口管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建立居住证制度,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三是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扩大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
材料二:城镇化进程中,城乡文化遭遇了一场空前的碰撞,在这场碰撞中,有冲突,也有融合。具体表现为现代与传统,中心与边缘的冲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与乡村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这种发展并不同步,城市文化的现代元素不断增加,而乡村则保留着传统文化的诸多内容,带有浓厚的传统色彩。随着城乡发展和社会流动的增强,农村文化所体现的传统和守成与城市文化所推崇的开放和创新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冲突。城市作为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其文化因地理位置及其影响力成为中心文化。由于农村大部分都是零散分布在偏僻的山村,经济、交通相对比较落后,加之随着城乡间经济差距的不断扩大,城乡居民之间的文化分化也在不断加剧,广大农村地区逐渐被边缘化,农村文化也逐渐沦为边缘文化。
材料三: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是涉及亿万农业转移人口的一项重大措施。要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要优先解决好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可以适应城镇和市场竞争环境的人的户籍问题,使他们及其家庭在城镇扎根落户,有序引导人口流向。
(1)结合材料一,阐述《意见》提出的具体政策措施的唯物史观依据。
(2)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为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城乡文化冲突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3)结合材料三,分析《意见》阐述的基本原则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方法论原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法治信仰是法治的灵魂,公民普遍的法治信仰是法治精神形成的重要保证,也是法治得以实现的关键。培育公民对法治的信仰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从传统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转变,不仅仅是一个法律制度健全和完善的过程,重要的是一个全民思想觉悟、文化观念不断嬗变的过程。真正的法治并不完全取决于法律条文有多么复杂严密,也不完全体现在民众对法律条文有多么深透的了解,而在于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观念熔铸到人们的头脑之中,体现于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
(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简要谈谈为什么要培育公民对法治的信仰?
(2)结合材料,从公民和政府的角度,就如何培育公民对法治的信仰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过国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材料二:A市把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重要工作,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建成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和法治文化长廊,举办法治文化艺术节,开发制作《普法总动员》、《开心学税法》等学法动漫游戏。除了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主阵地开辟法制宣传专栏、专版外,还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微博微信、车载移动电视、户外电子屏等现代传播方式,打造法治文化传播新平台,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出现代法治文化的浓郁氛围,使“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维权靠法”的法治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结合材料,从“公民的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如何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该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做法的科学性。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材料一: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进程中,我们要促使”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夯实我国同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材料二: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提出,要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携手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区域内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一次次深入阐述中国主张。这一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体现了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理念,提交出一份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
(1)运用文化作用和文化传承的知识,分析材料一相关要求的文化生活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观点说明各国构建命运共同体为什么是可能的?
(3)请你为建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71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毛泽东在《讲话》中明确指出,文艺工作者必须和人民群众相结合。71年来,《讲话》犹如精神灯塔,指引我国文艺事业和文化建设不断谱写辉煌篇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讲话》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及我国文化建设实际,谈谈中国建设文化强国的有利条件。
二人转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是中国东北地区的走场类曲艺、地方戏,曾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刘老根大舞台”的出现,是一次市场机制与文化创新相结合的真实演绎。经过改良的二人转以搞笑为主,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对于这种新的艺术形式,部分观众称“自然亲切,给大家带来欢乐”,但也有观众称“内容低俗,影响社会风气”。2014年月10清华大学美学教授肖鹰不认可小沈阳是二人转演员,称其所表演的是变了味的“灰色二人秀”,追求低俗,甚至恶俗。有专家指出,作为民间剧团不能过分取悦甚至迎合观众,否则,格调低俗恐怕将成为下一步发展的瓶颈。2014年11月,二人转因内容低俗在央视已被叫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所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
近期,国家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着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着力推动三地经济朝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作用互补、利益相连的路子走下去,努力实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
材料二:北京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发展优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中,明确了北京“文化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
(1)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阐述京津冀三地发展为什么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
(2)打造“文化中心”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优势 |
措施 |
理论依据 |
示例:拥有故宫等7项世界文化遗产和7000余处文物古迹 |
加强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挖掘、传承和利用 |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
拥有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等众多文化会展场地 |
利用会展场地平台,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
① |
拥有以798艺术区等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和全国最大的文化市场 |
② |
③ |
北京高校林立,拥有200多家科研机构 |
培养文化创意人才队伍 |
④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互联网经济是基于互联网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在当今发展阶段主要包括电子商务、即时通讯、搜索引擎和网络游戏四大类型。目前,拥有8.72亿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子零售市场,2014年公布的销售额达到4262.6亿美元。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最新研究预言,到2025年,互联网经济将在中国的GDP总体增长中占据22%的份额。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陕西户县是我国农民画发源地之一。为做大做强农民画品牌,该县不断创新模式,扩大农民画的影响:开发农民画产业,与农家乐旅游结合起来,打造旅游新亮点;开展农民画新壁画运动,先后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绘制壁画20000多平方米;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0余幅公益广告宣传作品在全国的l00多个大中型城市传播展示;加强对外交流,28名作者35次到日本、法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讲学,三幅户县农民画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电子显示屏展播。
结合材料,请从“文化与生活”的角度,说明打造农民画品牌的意义。
材料一:城镇化,指农村人口、剩余劳动力和企业逐渐在空间上聚集而转化为城镇的经济要素,成为促进经济发展重要动力的过程。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53.37%。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对劳动力需求加大,拉动了农民工工资的提高。此外,由于市场、成本以及国家政策变化等多方面原因,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能源密集型及部分资金密集型产、业正在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出现的变化对经济会带来哪些有益的影响?
材料二: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长,人们的生产方式、消费行为、生活方式等也发生深刻地变化。但在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正从乡村传统的熟人社会进入城市的陌生人社会,农民工这个群体,由于职业与社会身份的分离、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缺失、乡镇管理与政治体制、社会公共服务滞后等导致他们很难真正融入城市。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农民工群体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的原因。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一:“美丽中国”展现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充满亲切感,更加贴近基层、贴近普通群众,透露出民生温度和民意期许。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总人口的14.3%,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而我国的农村老年人口就有1亿多。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从2009年8月起,国家开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预计到2020年将实现全覆盖,届时国家财政每年将支付近700亿元用于农村养老。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解决我国农村的养老问题?
材料二:科技为“美丽中国”插上腾飞的翅膀。高技术不仅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更深刻影响人类的思想和文明进程。中国高铁,不仅展示了“核心技术”中国创造的水平,展示“早上广州喝早茶,晚上北京吃烤鸭”的中国速度,更成为“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的高铁精神与中国精神的文化标志。其辐射和散发出的文化蕴涵与旅游消费等产业潜力,正以神奇的力量激发着中国文化与经济的双重活力。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国高铁是如何促进中国经济与文化发展的?
材料三:只有拥有美丽的心灵才能成为美丽的中国,美丽中国不仅仅是生态环境的提升、自然的和谐,更加是整体提升人民的心灵美丽和精神文明。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必须扩大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有人认为,国际关系就是文化关系,文化冲突是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3)结合材料三,运用国际关系的相关知识,简评“国际关系就是文化关系,文化冲突是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的观点?
材料四:美丽的中国需要美丽的中国人的奉献精神。罗阳,中航工业沈飞集团董事长、总经理,也是我国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为实现航空远大理想无私奉献,坚持自主创新,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罗阳身上的哪种精神品质最受公众敬佩?调查显示:“敬业”排名第一(55.3%),其次是“坚守”(45.2%),第三是“将国家发展内化为个人使命”(42.5%)。默默奉献、持续坚守、敢于担责、将国家发展内化为个人使命,这正是“罗阳式奉献”的核心内容,也是当下社会最需要的精神品格。
(4)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罗阳式奉献的认识?
材料一:重庆市把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重要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举办法治文化艺术节,开发制作《拍案说法》、《开心学税法》等电视节目;除了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主阵地开辟法制宣传专栏、专版外,还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现代传播方式,打造法治文化传播新平台;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出现代法治文化的浓郁氛围,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使“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维权靠法”的法治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该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做法的科学性。
(原创)材料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重庆市政府提出全面提高高中教育的普及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完善各区县的图书馆和社区图书室,并定期在图书馆举行科普讲座。为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政府鼓励并支持各种志愿者活动,如关心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等。市精神文明办还组织评选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等大型活动,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这些活动通过新闻传播开来,有力地推动了全社会关注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等热点问题,弘扬时代新风。
(2)请结合材料二,分析重庆市政府是怎样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
创意改变生活,设计成就未来。2015年5月11日,淮安市召开动员会,正式启动首届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部署安排大赛各项赛事活动,为大赛的顺利举办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现请你参与其中。
【参赛意义】
深入贯彻习总书记“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要求,认真落实省文化创意设计和服务产业推进会精神,加快推动我市“4+3”重点服务业特色体系发展,以大赛为纽带,汇聚创意设计资源,提升创意设计水平,促进创意成果转化,推动文化、创意、互联网等融合发展,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浓厚氛围,让创意找到市场,让企业发现商机,让百姓亲近艺术,努力提高淮安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
(1)“让创意找到市场,让企业发现商机,让百姓亲近艺术”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参赛原则】
突出文化导向,注重中华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的创意设计;突出时代特征,注重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研发;突出成果转化,注重产业对接与“创客”培育。
(2)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提出这些设计原则的依据。
【参赛内容】
本次竞赛,广告创意设计要求围绕传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相关公益类广告设计。
⑶请你根据本次广告创意设计竞赛的要求拟两条宣传标语,并结合相关要求对你设计的标语做简要说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春节派“红包”是华人新年的一种习俗,华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也叫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材料二: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钱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材料三:要说羊年春节最火的什么,那无疑是抢“红包”!羊年春晚最大的国民行为是抢红包。马云、马化腾利用一个小小的手机红包就把央视举全国之力、精心准备半年之久的新民俗“春晚”给打败了!有人说:红包秒杀传统一切广告形式的秘密就是体验、就是参与感、就是连接!这是互联网产业最具优势的地方。在中国最强势的超级广告平台春晚的直接带动下,微信支付、支付宝伴随着红包迅速向全民普及渗透,腾讯、阿里巴巴做了一个做梦都会笑醒的广告。
(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对全民抢“红包”现象谈谈你个人的认识。
(2)结合材料三,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说“腾讯、阿里巴巴做了一个做梦都会笑醒的广告”?
(3)“红包”如何发?请你就发“红包”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必须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把行之有效的文化经济政策法定化,健全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制度规范;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必须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提高普法实效;必须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如何“坚持立法先行”。
(3)建设法治中国,需要每个公民的参与,请以“弘扬法治中国梦”为主题,拟定2条宣传标语。(要求每条标语在十六字以内)例:实干才兴邦,成就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