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相关资料并回答问题
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发展情况对比
表一 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基本情况
城市群 非农业人口比重 生产总值(GDP)(亿元) 人均GDP(元) 经济密度
(亿元/km²) 三大产业产值比 进出口总额
/GDP
长三角地区 44 28775 35040 2871 4.6:55.9:39.5 40.78
珠三角地区 50 13572 42499 6155 4.4:53.3:42.3 38.06
表二 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力资源与科技活动比较情况
项目
地区 在校大学生/万人授权专利中发明比例(%)流动人口占全国比重
长江三角洲地区 228.17 9.61 22.07
珠江三角洲地区 166.85 5.08 40.57
材料三:珠三角、广东市场经济的发展路径是尽量减少对经济活动的管制,其优势是:市场开放早,市场成熟度高,投资环境好,市场空间大,政府具备了成熟运行和驾驭市场的能力,宽松的政策环境,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长三角的发展模式则相反(浙江除外),其主体是以规划管理型的政府操作模式主导经济发展,其优势是:政府较规范,文化底蕴好,教育发达,研发技术比较强,丰富的人才资源和近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
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发展又都有各自的瓶颈:政策是制约长三角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源质量成为制约珠三角发展的因素。现在两者都在反思自己的发展模式,寻求更好的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模式。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结合表二与材料三,详细论述地方的文化底蕴与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表1:2006-2010年浙江省A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情况
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一般在5%-8%。
图1:2006-2010年浙江省A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注:据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恩格尔系数为44%时,城乡文化消费应占个人消费总额的18%,A市2010年人均GDP 5600美元,而城乡文化消费占个人消费总额的5%。
(1)指出表1和图1的经济信息。
(2)依据表1和图1的经济信息,运用《经济常识》的相关知识分析A市应如何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
材料 :近年来,某省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打造有本地特色优势的文化产业。在打造特色优势文化产业中,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文化产业战略重组,营造主旋律与多元化统一的创新环境,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打造该地文化品牌,使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时代精品不断涌现,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文化产业正成为该省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支点。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与文化的关系,说明某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如何发挥了文化产业的独特作用?(12分)
(21分)某校高三2班在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后,编制了下面的简报:
(1)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对于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有什么意义?(6分)
(2)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文化强国势在必行”相关内容的认识。(7分)
(3)漫画“勿忘我”的哲学寓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8分)
材料一
2011年上半年山东省部分地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一览表
发展情况 城市 |
增加值(亿元) |
同比增长速度(%) |
济南市 |
104.5 |
13 |
青岛市 |
175 |
16.5 |
淄博市 |
68 |
8.8 |
临沂市 |
63.7 |
30.8 |
潍坊市 |
101 |
25 |
注:依据“十二五“规划目标,到2015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两番,按照这个目标测算,年均增长速度需要达到30%以上。
材料二:我省文化产业与发达省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一是集约化程度不高,市场主体实力不强,大型龙头国有文化集团、民营文化企业、外向型文化企业有待进一步发育;二是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市场优势转化的能力较弱;三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文化制造业所占比重较大,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相对簿弱。目前,全省各地正在积极行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
(1)揭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针对材料二中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2)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我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原因。
材料三:我省某市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坚持实干精神与科学态度相结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制定了有效的发展策略,多措并举做强做大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成为推动该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产业。
(3)从辩证唯物论角度,谈谈城市的做法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蹲点”“一线”“民声”“民情”“体验”,这些“三贴近”特色鲜明的关键词频繁出现在新闻媒体新开设的栏目中。自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各地新闻单位迅速行动,一大批来自基层、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为什么“接地气的新闻才有影响力,走基层的文化才能走进民心”。
(30分)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标志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舟山成为我国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和重庆两江后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材料一:2006年至2010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及海洋经济示意图。
注: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GDP的近48%集中在广东、山东和浙江三省,占全国比重分别为17%、17.8%和12.9%。浙江省“十二五”规划提出,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GDP比重达到20%。
材料二:浙江发展海洋经济天时、地利、人和。全省海洋岸线、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和近海渔场均居全国首位;浙江涉海院校15家,直接从事海洋科技研究的科技人员1.32万人;“十二五”期间,2000亿民间资本或将投入与海洋经济相关的行业;省政府将在温州、台州开展改革试点,清理不利于民营资本进入海洋开发的政策性障碍。
材料三:从河姆渡人最原始状态的海洋捕捞与长距离的航海活动,到声名远扬的“海上丝绸之路”与郑和下西洋时庞大的船队,再到世界第一跨海大桥贯通,都展示了浙江人开发利用海洋的智慧。随着岁月流逝、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中外交往的日益频繁,这样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突出表现为俊逸秀美的海洋民俗、源远流长的海洋宗教信仰、山明水秀的海洋景观、富含特色的海洋渔业、名人文化和中外交融的海洋商贸等等。这些海洋文化以其海纳百川的开放性,兼容并蓄的亲和力,厚积薄发的创造力,植根民间的生命力,成为培育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建设“海上浙江”的新引擎。
(1)指出材料一中所反映的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知识,分析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有利条件。(14分)
(3)结合材料三,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充分利用浙江海洋文化资源优势,建设真正的“海上浙江”。(1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1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综合观察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我国文化建设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我国要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材料二 后哥本哈根时代,“低碳”概念席卷全球,但是,在低碳经济问题上,人们需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首先,低碳不等于贫困,贫困不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第二,发展低碳经济不会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引进和发展,只要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领先,就符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第三,低碳经济不一定成本很高,温室气体减排,甚至会帮助节省成本,并且不需要很高的技术,但需要克服一些政策上的障碍。第四,低碳经济并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应从现在做起。第五,发展低碳经济是关乎每个人的事情,应对全球变暖,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乎每一个人。
(2)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谈谈对低碳经济认识的误区的理解
在2011年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
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
近年来,各地纷纷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节。例如,江苏沛县的汉文化高层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孔子故乡──山东曲阜举行的国际孔子文化节;苏东坡故里──四川眉山的东坡国际文化节;浙江省平湖盛产西瓜,平湖西瓜灯为全国独一无二,堪称中国一绝,因此,该市政府自1991起,每逢仲夏或中秋都将举办趣味盎然、别开生面的平湖西瓜灯文化节。
结合上述材料,请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各地举办文化节的原因及积极意义。(6)
材料一: 中美文化产业发展比较
|
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的比重 |
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 |
美国 |
43% |
超过20% |
中国 |
不足4% |
2.5% |
注:我国“十二五”规划的中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达到5%以上的规模。
材料二:从全球市场范围看,美国影视产品已取得绝对优势地位。为挺进中国庞大的电影消费市场,近年来,美国大片越来越注意植入中国元素。《功夫熊猫2》中国元素也利用的淋淋尽致:皮影戏般的画风,打太极配拉二胡,青城山的烟雨蒙蒙,四川民居、店铺、红色灯笼……据报道,公映两天票房破亿,最终目标是入袋6个亿。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
(1)你从材料一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并阐释“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的重要意义。
(2)结合《功夫熊猫2》取得票房成功的经验,请你为提高我国动漫产业的的竞争力支招。
2011年10月29日,首届“好客山东休闲汇”在青岛圆满谢幕。经测算,休闲汇期间,全省休闲消费总额达1900多亿元,其中旅游总收入1210亿元,同比增长22.5%,接待游客总量计1.4亿人次,同比增长19%。“休闲汇”一系列优惠让利和特色活动,极大刺激了当地休闲消费热情。省旅游局局长于冲向媒体透露,目前,各相关部门正在着手制定发展休闲产业的相关规划,明年省政府将正式出台落实《国民休闲发展纲要》的实施规划,从基础设施建设、开放公共休闲资源、举办重大休闲文化活动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改善休闲消费环境,满足居民休闲需求,全面推进国民休闲发展。
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好客山东休闲汇”活动的重要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安徽皖新传媒公司连续两年进入“全国文化企业30强”之际,套司董事长倪志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文化体制改革和数字革命的大潮,公司已制定了新一轮发展战略,积极应对新的挑战。立足自身,以采用并购重组、股权合作的方式,实现跨区域、跨媒体、跨所有制经营。还通过机制创新,按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的要求进步进行整合,使之成为企业增效的优质资源;公司努力创新业务模式,充分运用世界先进技术,广泛吸纳优秀人才,加强管理,提升竞争力。
材料二:皖新传媒与安徽联通将以互信为纽带、以共享为基础、以共赢为目标,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扩大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同时,公司把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经济文化生活需求作为自己的使命,树立良好形象。
材料三:安徽,这个持统的农业大省,虽并未被列入首批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区,却根据中央精神主动自主试点,创造出令人瞩目的“安徽现象”。安徽省委、省政府认为:安徽虽不是首批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地区,但可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精神,借鉴试点地区的经验和做法,自主试点,积极探索和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使文化产业成为安徽的支柱产业之一。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有关知识说明皖新传媒公司是如何实现自身的发展的?
(2)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安徽省委、省政府为什么强调使文化产业成为安徽的支柱产业?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l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起草工作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中央要求,《决定》起草要充分发扬民主,注意吸收各方面意见,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5月上旬,文件起草组组成8个调研组,分赴12个省市和部队开展调研。文件起草组在充分吸收和采纳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文件框架提纲和《决定》初稿。政治局常委会多次审议,提出重要修改意见。经反复修改,形成《决定》征求意见稿。这期间,胡锦涛同志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
材料二: 全会深入研究我国文化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艺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材料三: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1)结合材料一,说明《决定》的起草过程蕴含了哪些《政治生活》的道理?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制定《决定》的合理性。
(3)结合材料三,分析说明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经济意义。
(4)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文化生产者应如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料一:2011年10月13日,广东佛山2岁的小悦悦过马路时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七分钟内从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不予施救。一时之间,国人的道德文化随着这十八个人的漠视在一片斥责和反思中陷入低谷,多数受访者(87.7%)痛感当前社会日趋冷漠。不少人留言提出: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才是杀死小悦悦真正的凶手。
材料二:有人在评论“小悦悦事件”时说:“我们在消除贫穷追求财富增长的过程中‘一手硬’、‘一手软’,是导致这种社会冷漠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也有人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济发展上去了,文化自然会好起来。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如何让国人面对此类事情时不再冷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简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