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是社会的毒瘤,任其发展,必将影响“中国梦”的实现进程。而多名官员结成同盟、共同腐败的“集体腐败”比个人腐败具有更大的破坏性和腐蚀性。建立在“集体腐败”之上的利益共同体会对外来的监督与制约,形成抱团抵制的局面。其又会在部门内催生出“劣币淘汰良币”的逆淘汰机制。个案腐败可以依法惩治,逆淘汰机制则只能从制度建设出发,才依靠群体的监督出发,来加以校正。
要真正反腐倡廉,需要从根源上建立社会行为规范体系以此确定人们该干和不该干的行为,这才是治标又治本的途径。这个体系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体系,一是法律规范体系。反腐败要靠这个体系保证它的廉洁、公正、实效,而这都是文化的成果、文化的凝聚作用。
因此,党中央一再强调反腐败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坚决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惩治和预防腐败两手抓两手硬,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推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既要坚持打持久战,也要打好歼灭战”,通过一系列的反腐败组合拳,铲除“老虎”和“苍蝇”,为“中国梦”保驾护航。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点,谈谈为什么社会行为规范体系是文化的成果、文化的凝聚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系统优化的哲学道理,分析中央提出反腐倡廉“组合拳”的合理性所在。
(3)结合材料,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给预防“集体腐败”提出两个建议。
材料一:《我是歌手》是湖南卫视引进韩国版权,花重金进行本土化改造的中国首档歌手音乐对决电视节目。它逆转以往此类节目的比赛规则,聚集实力歌手同台竞技,评判权则掌握在现场普通观众的手中。这档节目给了音乐足够的尊重,每位歌手演唱的歌曲名下,除了词作者、曲作者、编曲者,还有乐手的名字。依靠编曲者的不断创新、改编,使得每首歌曲既能引起观众的回忆又让人耳目一新。湖南卫视的平台优势、国内顶级的大型演唱会音响设备及舞台设计也是它成功的重要因素。网络的普及更是拓展了歌手曲目的传唱范围。《我是歌手》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路飙高,稳居同时段全国第一,给湖南卫视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增强了湖南卫视的社会影响力。
材料二:20世纪40至50年代,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升带来了墨西哥经济的腾飞,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贫富差距加大、就业难、看病难、公共交通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以及环境污染等。为此,墨西哥政府实施了“城乡均等化”等措施,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应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利用资源;同时强化政府对城镇化发展的有效引导,避免自由放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材料三:“没车难,有车更难。 没车不方便,风里来,雨里去,等一趟公交半小时;有车更难,堵车烦,找个停车位难上难。”居民小陈很烦恼。他想向政府部门反映,请你帮他: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文化的关系说明《我是歌手》为什么能给湖南卫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如何科学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
(3)运用“民主监督”的相关知识说明小陈有哪些途径可以反映情况?
2014年12月4日,13亿中国人迎来了第一个“国家宪法日”。要求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让法治信仰蓬勃发展。这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奠定了基础。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早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提出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建立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制度等。
(1)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根据材料阐述我国设立“国家宪法日”的意义。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应该如何践行宪法实施的要求。
2015年2月28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刘云山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
材料一:让理想信念明灯永在心中闪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持续深入开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闪亮。
材料二:加强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建设。紧密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大力加强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建设,特别是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先进模范都要为全社会做好表率、起好示范作用。
材料三:精神文明建设要反对形式主义。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我们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办实事、讲实效,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一,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要“让理想信念明灯永在心中闪亮”?
(2)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加强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建设的文化意义。
(3)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加强党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正确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改革的历史图轴中,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材料一:改革开放的30多年,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30多年,同时也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30多年,是中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30多年。30多年来,我国文艺创作日益繁荣,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材料二: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到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养老金并杭;从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到推动党风康政建设。… … 着眼全方位,全面深化改革正在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重点领域突破前行。一份沉甸甸的改革清单,让2014年成为成色十足的“改革年”。
(1)结合材料一分析改革开放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文化生活依据。
(2)养老金并轨利好国计民生。结合材料二,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理由。
(3)结合上述材料,就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2014年12月4日,13亿中国人迎来了第一个“国家宪法日”。要求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让法治信仰蓬勃发展。这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奠定了基础。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早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提出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建立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制度等。
(1)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根据材料阐述我国设立“国家宪法日”的意义。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应该如何践行宪法实施的要求。
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老鸭煲……风味美食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多种辅材佐料精制而成。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滋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近期,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子平添乡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人历来爱喝粥:关于粥的文字,最早见于周书:黄帝始烹谷为粥。中国的粥在四千年前主要为食用,2500年前始作药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有西汉名医淳于意(槲用“火齐粥”治齐王病;宋代苏东坡有书帖曰: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可见,粥与中国人的关系,正像粥本身一样,稠粘绵密,相濡以沫;粥作为一种传统食品,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曼是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好粥要慢慢熬,食材、火候、时间和一颗满满是爱的心,缺一不可。但“忙”字常挂嘴边的现代人固为生活节奏快,没有时间来为自己和家人熬那碗养生好粥,于是,罐装粥成了大家的首选。而素来以“真材实料、又香又糯”著称的“娃哈哈八宝粥”以“就像妈妈熬的粥,想起儿时的美味”为特色,长期在国内同类产品中遥遥领先。娃哈哈的粥除了经典的桂圆莲子八宝粥外,还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推出了多款健康养生粥。今年又推出一款名为“御粥坊”的新粥,该产品传承经典宫廷“御粥”配方,精心选材,用心制作,既传承经典,又融合时尚,让消费者们品尝到原本只有宫廷贵族才能喝得到的“御粥”。近年来,中国的粥文化已经被全世界广泛接纳和认可。如今粥已成为了许多国家人们理想的健康食品。
(1)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2)有人从娃哈哈成功的经验中得出结论:“娃哈哈的成功秘诀就在于它打的是特色牌。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请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3)结合材料,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拟定两条宣传语。要求主题鲜明、短小精悍、朗朗上口。
【改编】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必须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把行之有效的文化经济政策法定化,健全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制度规范;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必须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提高普法实效;必须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
材料二:我国探索依法治国取得了不少经验。通过制定《合同法》、酒驾新规等,使人们从开始的不相信,到观望;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遵守,以法律约束公民的行为。政府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明确权力的边界,提高权力运行的“光照度”,规范权力运作。党员干部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材料四: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并阐述了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的五个基本原则。其中有‘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这一原则。只有依靠人民的力量,法治国家才能最终实现。让人民群众真正参加到法治建设中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美好幸福生活,必须依靠法制,让人民参与和监督,“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让法治真正成为政府的行政方式、全民的生活方式。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2)根据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探讨我国应如何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结合材料三,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如何“坚持立法先行”。
(4)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推动作用。请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加以评析。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发扬契约精神发展市场经济]
有学者研究发现,徽州所保存的历史文书,有60%—70%是契约文书,这说明当地传统非常重视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商品买卖讲的是诚信,诚信依靠契约、规则维持,这是徽州成为商业名镇的基础。
(1)结合材料,从企业和劳动者的角度,分析说明当前树立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加强普法宣传建设法治文化]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1986年,全国普法工作开始,每五年一个周期。2015年是“六五”普法活动的最后一个年头,十八届四中全会结束后,全国各地更是掀起了普法宣传活动的热潮。
(2)为扩大普法阵地和影响力,请你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并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指出其理论依据。
[提高立法质量完善法律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抓住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3)请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说明上述立法要求的合理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的“ 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为我们时代划定了价值航标。我国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领域。
材料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2)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请你结合材料二分析怎样主动适应新常态。
互联网经济是基于互联网所产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的总和。在互联网经济的推动下,我国信息消费高速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材料一:
图:2010~2014年中国互联网市场经济规模
注:①互联网市场经济规模是指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各种应用服务运营商的收入。
②2013年美国、法国、德国互联网经济占GDP比重分别为4.3%、4.2%和3.7%。
表:2010~2014年中国信息消费发展变化情况
年 份 内 容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中国信息消费规模(万亿元) |
1.0 |
1.3 |
1.7 |
2.2 |
2.8 |
人均居民信息消费水平(元) |
756.35 |
982.3 |
1266.5 |
1595.3 |
1896.4 |
居民信息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重(%) |
7.19 |
8.04 |
8.90 |
9.15 |
9.68 |
注:信息消费是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经济活动。
材料二:在浙江省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浙江人发扬“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推动了电子商务领跑全国;省政府积极打造全国领先的云计算中心、大数据产业中心,为互联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教育部门大力发展电子技术等职业教育,培养互联网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这些都为浙江互联网经济的再次腾飞插上“新翅膀”。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简述发展互联网经济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
(3)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浙江互联网经济实现再次腾飞的原因。
材料一:为积极响应“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西部各省要重视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强科学技术的引领,特别是电子信息、国防科技.新材料技术的应用;要优先发展教育,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通过“创意进高校”等活动加大人才开发力度;要保护好西部地区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遗址,着力发展文化、会展、创意、旅游等产业。
材料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贬四国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提出从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入手,形成跨区域大合作格局。这表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外交战略的高度,体现了中共十八大后中国外交的创新,也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践行合作共赢外交新理念的具体表现。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经济”的知识,说明在西部大开发中重视文化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科二,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正确性。
目前,安徽各地正在推进农民文化乐园建设,这引起某班兴趣小组的探究,请加入进来完成下列研究
材料一:在文化乐园建设中,安徽坚持公有资源与非公有资源有效整合,推进建设形式标准化;加大财力保障,推进资金投入标准化。此外,构建长效机制,推进运行管理标准化。省里制定统一形象标识 牌,编写《操作手册》;明确试点村“两委”有1人分管,每个农民文化乐园配备1名专职、2名兼职管理人员;建立群众需求征集、服务评价反馈等机制,真正带动一片区域、活跃一方文化、幸福一批群众。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安徽省是如何推进农民文化乐园建设的?
材料二:在文化建设经费使用、文化项目建设、特色文化活动开展等过程中要让农民参与决策,了解其文化需求.提升其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使文化形式和内容与村庄实际及村民生活密切关联,不断培育村庄文化特色,把农民文化乐园建设成为广大农民乐在其中、奋发进取、和谐幸福的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安徽各地在建设农民文化乐园的决策中,政府和公民是如何良性互动的。
材料三:农民文化乐园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平台,安徽将农民文化乐园定位为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平台、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新时期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推进功能定位标准化。
(3)结合材料三,请从文化的作用的角度,简要说明安徽省推进农民文化乐园建设的文化生活依据。(12 分)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调查发现,我国230万个村庄中,依旧保存与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规划、代表性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已由2005年的5000个左右减少到如今的2000多个。江西历史文化悠久,古村落遍布江西各地,著名的就有安义古村、婺源古村、乐安流坑古村、兴国县三僚村等,但是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些古村也在慢慢的衰落。
材料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古村落的保护问题实际上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对于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以及文化传统的保护问题。保住了这些古村落就可能保住了凝结其中的历史文化积淀,保住了传统民俗民风的“活态体现”。古村落的保护,不仅仅是一项历史文化抢救性工程,也是一项造福农民、美化乡村的民生工程。作家冯骥才曾大声疾呼:古村落是中国文化“压箱底”的宝贝。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千万不要在我们有机会认真读懂它之前就让它永远消失。
(1)联系材料一,请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为什么要对古村落进行保护。
材料二:在保护古村落的同时,也要加快解决城乡发展不协调矛盾,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十七大提出了“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目标;十八大提出了“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战略部署。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的地方步子走得太快,甚至出现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对于这些问题,党和国家及时纠正,在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必须逐步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农民工获得市民待遇,坚决反对急功近利,超越实际的做法。
(2)材料二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哲学道理?
材料三: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经济发展质量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从党的十八大到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央领导多次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不应片面追求GDP,将来的发展可能会经历一个中速增长期,很难长久保持两位数,但是只要保持住7%的增长,到2020年实现小康就完全有可能。2014年我国的经济工作,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3)结合材料三,请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对GDP认识的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