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素养是现代人的一个基本素质,其核心和标志是
A.掌握文化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
B.在文化知识方面的素质和文学理论方面的修养 |
C.文学理论知识和语言阅读、理解与写作的能力 |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就全世界而言,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其产值约占GDP的1/5。这说明
① 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 文化力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④ 各国政治分歧逐渐消失,文化竞争越来越激烈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美国国家政策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新经济”、“高科技”时,将文化渗透于其中,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体现了
A.国际文化交流中充满霸权主义色彩 |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
C.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强弱优劣之分 |
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
为了追求收视率,古装剧、戏说剧等泛滥荧屏,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在各电视台的播出比率较低。一些古装剧、戏说剧内容荒诞、思想陈腐、格调庸俗,引起了许多观众的不满,专家学者也对导演任意删改、曲解、戏谑历史的行为提出了严肃批评。这是因为
A.文化产业不能走市场化道路 |
B.价值观不同导致历史观的多元化 |
C.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
D.艺术创作与历史研究不能有差异 |
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②③ | B.①② | C.①③ | D.①④ |
现代都市的人们悄然改变度假的方式,逛书市,听歌剧,参加形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享受着丰盛的文化大餐,这说明了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
B.文化是人类的特有的精神现象 |
C.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
D.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
齐白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抗战时期,白石老人久居沦陷的北平,心绪意境往往用诗与画寄托。这说明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形式 |
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
C.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化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 |
D.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这些地区可以优先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和优势文化产业。这说明
A.一定的经济是一定文化的反映 |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
C.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
D.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
恩格斯说“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恩格斯的话反映了
A.经济决定文化 |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
C.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 D.经济是政治的基础 |
能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观点有
①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更好地参加政治生活
④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更好地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2008 年1 月,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了《 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 。广东省博物馆、农讲所等9 家博物馆名列其中。博物馆作为人类遗产的保护和传播机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播和展示其文明成就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材料表明
①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 优秀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③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 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A.① ② ③ | B.② ③ ④ | C.① ③ ④ | D.① ② ④ |
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浙江农民创造了许多“绝活”,如安吉的扇画面、临海的剪纸和泥塑、温岭和苍南的米塑、浦江的书法、金华的婺剧等。这说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在陕北地区,以往由于交通不方便,这里的生产、经贸全靠驴、骡驮运,脚夫们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便顺乎自然地以唱歌自娱,逐渐形在了一种风格鲜明的山歌品种——“信天游”。这表明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 B.文化作品直接产生于人民大众 |
C.只有民间艺术才有持久的魅力 | D.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