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西藏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2亿元,同比增长13.8%,连续7年保持12%以上的增长,增速创历史新高,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2788元,比上年增长14.5%,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西藏的良好发展势头说明
A.我国应推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B.民族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有巨大优越性 |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
多年来,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重大政治责任,作为生命线贯穿全区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力推民族团结模范区建设。这主要基于民族团结是
A.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前提 | B.民族平等共同繁荣的基础 |
C.我国社会进步的物质保证 | D.我国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 |
2007年西藏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2亿元,同比增长13.8%,连续7年保持12%以上的增长,增速创历史新高,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2788元,比上年增长14.5%,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结合图片和材料,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少数民族人民支持内地的发展 |
B.全国各族人民在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共同繁荣 |
C.我国各族人民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
D.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
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民族区域自治是各少数民族都享有的权利 ②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③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自治权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求
①公民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人义务 ②国家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
③尊重各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 ④使更多的少数民族人民实现区域自治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于2010年1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必须把维护稳定作为硬任务和第一责任,深入持久开展反分裂斗争;必须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因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 )
①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②是我国现阶段各项工作的中心
③是实现公民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④是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09年9月7日,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强调,各级宗教工作部门要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管理,促进和谐。这一要求体现出
①我国宗教组织成为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 ②在我国,宗教是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力量
③我国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保护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 ④宗教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2007年3月和5月,国务院先后正式颁布了少数民族事业、兴边富民行动两个"十一五"规划,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又好又快发展。我国促进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是因为
A.历史遗留的民族间的发展差别还存在 |
B.我国是多民族国家 |
C.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
D.少数民族也是国家的主人 |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
A.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所有国家机构 |
B.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
C.乡政府、镇政府、自治州和自治区政府 |
D.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检察院 |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A.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
B.消除民族差异,实行民族同化 |
C.实现各民族经济同步发展 |
D.各民族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
实现我国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是( )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B.扩大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
C.拥护祖国统一 | D.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
胡锦涛总书记就民族团结进步问题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民族团结是国家长治久安、兴旺发达的保证,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道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坚定不移的维护民族团结?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指
①广大宗教信徒放弃有神论的思想和宗教信仰
②要求教徒把爱国、爱教有机结合起来
③使宗教活动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④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取代封建迷信思想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