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强调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1)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国家重视教育公平的原因?
(2)我国公民应当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奇迹般的飞跃,对于这一奇迹的创造者中国百姓来说,“勤劳”是他们最显著的特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慢奔波的脚步,通过休闲消费享受幸福的生活。多省启动了国民休闲汇活动,引导居民更广泛地参与休闲活动,推动休闲经济发展。
(1)结合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应如何推动我国国民旅游休闲消费活动的开展。
材料二:作为“母亲”产业的现代农业,近年在丰产连年的同时,带来了土壤侵蚀、水源污染、化肥和农药的超量使用、畜禽排泄物及农业废弃物的无序处理等生态危机。某中学“科技节”就如何推进生态农业发展,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开展征集“金点子”活动。以下是征集到的同学们“金点子”。

金点子

做到“农业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
生态农业发展可交给市场,让民间资本投入,创办循环型生态农业的经济实体。
国家应出台“生态补偿制度”,采用补贴的形式促进种植养殖污染防治。
生态农业应重科技,求创新,开发和推广符合绿色生态的新型产品。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上述“金点子”的依据。
材料三:古话说: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独生子女的增加,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因此,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3)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政府为什么必须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材料四:2014年正月初八上班头一天,为了狠杀“年起”,督促公务员回到正常的工作状态,某市一民间团体市民观察团派出80名团员,带着摄像机来到该市区各级政府门前,专门“聚焦”上班迟到者。在80名观察员中,有一些人为了新闻轰动效应,请朋友伪装成公务员进行拍摄,并发表到网上。
(4)请结合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来分析上述材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在经济繁荣的同时,各种烦恼凸显; 道路拥堵不堪、交通难堪重负、雾霾天气频繁、空气质量下降。 于是,限行、限号、限购、限产不断出现。现代城市治理能否一“限”了之?
材料一;限行、限产;2014年,APEC会议和南京青奥会、国家公祭期间,一些城市实施道路限行和污染企业停工等措施,以保证空气质量达到良好水平。面对“APEC蓝”、“青奥蓝”、“公祭蓝”,人们通过微信拍“蓝”、晒“蓝”表达喜悦的同时,也期盼各种“蓝”能够常态化。
限购;在距离 2015年新年钟声敲响还有三天之际,S市突然宣布实施限购,成为全国第8个实施汽车限购的城市。S市的限购从发布到实施仅相隔20分钟,让市民想抢购都来不及,可谓将“突袭”做到了极致。人们不禁要问;下一个限购城市是哪个……?一时未“限购”的城市谣言四起,市民争相购买汽车,加剧了城市的拥堵和环境污染。
材料二;全国人大常委会目前正在审议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规定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
《行政许可法》第四十六条,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材料中政府制定“限”政策思维路径的具体内容。

(2)请运用系统优化方法,从经济和政治上对政府的“限”政策进行综合评价。
(3)运用政治生活观点,谈谈在现代城市治理过程中,公民应如何作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必须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把行之有效的文化经济政策法定化,健全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制度规范;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必须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提高普法实效;必须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
材料二:我国探索依法治国取得了不少经验。通过制定《合同法》、酒驾新规等,使人们从开始的不相信,到观望;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遵守,以法律约束公民的行为。政府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明确权力的边界,提高权力运行的“光照度”,规范权力运作。党员干部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材料四: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并阐述了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的五个基本原则。其中有‘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这一原则。只有依靠人民的力量,法治国家才能最终实现。让人民群众真正参加到法治建设中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美好幸福生活,必须依靠法制,让人民参与和监督,“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让法治真正成为政府的行政方式、全民的生活方式。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2)根据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探讨我国应如何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结合材料三,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如何“坚持立法先行”。
(4)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推动作用。请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加以评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2014年春节前,某省委省政府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廉洁政府建设的要求,严格控制“三公消费”,责令各部门取消年夜饭和公费购置花卉等消费。同时保障民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度行使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结合材料,从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政府的角度,如何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A市政府对是否引进国外的一家大型化工企业,在网上进行公布,并要求群众发表意见。有群众向政府发来邮件,指出此项目有可能会对本市的水资源及空气造成污染。政府高度重视此意见,于是召集专家进行分析论证,同时,举办社会听证会,听取大家的意见。然后对是否引进化工企业在在网上公布草案。最后市政府结合民众意见和建议,经过慎重考虑,还是放弃引进该项目。
(1)上述材料体现了A市群众参与民主决策的哪些方式?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何重要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一:“依法治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必将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具有划时代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材料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要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国各方的共同责任。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依据材料分别说明各政治生活主体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应该怎样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为改革开放以来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路线图,中国走向法治国家进程加速。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法治建设过程体现的哲学道理。
材料二: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请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合理化建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11月17日,中美两国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首次明确节能减排时间表,中国经济必须加快转方式、调结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化石能源指由古动物、植物遗体变化形成的能源,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等。非化石能源,则指风能、水能、太阳能、核能等。中国承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为加快节能减排,M市进行一揽子政策创新,主要有: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高技术产业的比重;放宽治污行业市场准入,积极引导民营资本进入治污行业;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构建跨产业生态链,推进行业间废物循环;简政放权,取消和减少行政审批,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监督有力的治污体制。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M市一揽子政策创新的意义。
材料三:为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工作,M市各级政府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节能减排政策通过媒体向全社会公布,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反映群众的合理诉求,求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设立节能减排热线电话并对社会公布,对反映的失职渎职问题一查到底。
(3)结合材料三,分析M市政府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做法是如何推动政府与公民良性互动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0月1日,我国首部《旅游法》正式实施。旅游大省海南日前修仃通过了《海南省旅游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2014年11月1日正式实施。修仃后的《条例》,公开后被当地媒体视为“促进海南旅游业发展的一部基本法”,以期能解决零负团费、欺客宰客等旅游业顽疾。《旅游法》第三十五条最为业界关注。第三十五条规定,“旅行社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用法律法规向强迫购物、欺客宰客、零负团费等行业乱象“亮剑”。海南在新《条例》中单设了“旅游者”一章,明确规定,旅游者在购买旅游产品和服务时,享有知情权、自主选择权等一系列权利。今年元旦期间海南旅游呈增长态势,投诉率也在下降。
(1)从依法治国的角度,分析说明材料所反映的政治生活道理。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旅游法规、条例的制定及实施对推动海南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治,既是国家提升治理能力的利器,也是每个公民权利和力量的源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大明确了“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并首次在报告中提出干部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执法。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新提法,意味着依法治理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行政执法部门管理国家事务的基本形式,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推进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时期。
材料二: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M市某社区积极创新社区治理,着力建设法治社区。社区居民组建了以驻社区律师、调解员和居民代表为成员的社区法治工作小组,开办“法律大讲堂”,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崇尚宪法法律权威,不得超越宪法法律;借助网格化管理平台,收集涉及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的信息和解决问题的建议;坚持实行民主评议、论证听证和网上议事制度,社区法治工作小组的工作要接受社区居民的质询。这些举措有利于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法治社区的建设。
材料三:M市特别注重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推进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该市积极培育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法治文化建设。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又大胆吸收欧美法系中有益法治文化,丰富法治文化的内涵。选择百姓关注、影响力大、富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事件,设计并推出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提高市民参与度。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的独特优势,扩大法制刊物、节目、栏目的覆盖面,建设一批宣传法治文化的主阵地。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对党和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
(2)结合材料二,假如你是该社区的居民,请你从“公民的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如何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M市上述做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审批“沉疴”,着力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行为,治理“审批难”问题,是在不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解决“审批多”问题基础上,政府自我革命的进一步深化,是推进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关键一环。2014年国务院分多次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300多项。如果加上此前完成的项目,短短两年时间,国务院就已累计取消和下放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简政放权对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意义。
材料二: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以宪执政”。树立宪法权威,并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2)结合材料二 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别从党、政府、公民视角分析如何树立宪法权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出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推进铁路工程建设、金融、能源等领域对民间资本开放。
材料二: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法制体系尚待完善;地方保护主义、垄断经营等情况依然存在;市场主体违反法律不讲诚信、制假售价等现象尚未根除。只有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建立良好市场秩序,才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多管齐下,其中法治建设无疑是关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治中国建设将为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推动力。
(1)根据材料一,运用“生产与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我国出台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的依据。
(2)依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说如何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法律要发挥作用,就需要全社会树立法治精神。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漫长的人治时期,这是造成当前我国公民法治精神淡薄的重要原因。但我们更要看到,人治赖以生存的小农经济基础已不复存在,法治国家所需内生动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有了巨大发展,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依法治国方略,这些都有利于法治精神的培育。
材料二:某社区着力建设法治社区。社区组建了以驻社区律师、调解员和居民代表为成员的社区法治工作小组;借助网格化管理平台,收集涉及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的信息和解决问题的建议,并坚持实行民主评议、论证听证和网上议事制度;社区法治工作小组的工作要接受社区居民的质询。通过这些举措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简析如何正确看待影响公民法治精神形成的因素。
(2)该社区是通过哪些公民政治参与途径促进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请列举材料二加以说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我国拉开了新一轮改革的序幕,经济社会整体运行良好;2015 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年。阅读图表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 年中国大陆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数据

注:年初预期目标为 7.6%;2014 年我国万元 GDP 能耗下降 3.7%。
2014 年中国大陆相关经济发展数据

项目
固定资产投资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
各区域
东部
中部
西部
城镇
农村
16.1%
18.3%
20.4%
9.7%
12.4%

(1)解读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2015 年 1 月 1 日起,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开始实施。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从多个角度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在此之前的 2014 年 7 月 18 日,环境保护部等 6 个部门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实施细则》。据科学论证评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共需投入 17500 亿元,将通过五个渠道筹集:按“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由企业承担;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大气污染防治领域;通过价格杠杆疏导部分治理成本;地方政府加大民生领域“煤改气”、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等政策支持力度;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以奖代补”,加大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做法对企业经营的积极意义。(10 分)
材料三:2014 年 10 月 20 日至 23 日,中共召开了十八届四中全会,会议将依法治国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目标。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目标,需要多方发力、多管齐下。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法制体系尚待完善;地方保护主义、违法实行优惠政策行为
依然存在;违反法律、不讲诚信、不正当竞争等现象尚未根除。这些问题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严重背离,只有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才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目标奠定物质基础。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应如何多方发力,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推动良好市场秩序的形成。(12 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