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4.85亿, 2011年底将超过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6.2%。网络日渐成为公民表达诉求、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渠道。
人民网调查显示,参与的网民中有87.9%的人非常关注网络监督,93.3%的人表示会通过网络揭发社会不公现象。从“表哥”到“房姐”,从“钓鱼执法”到“天价烟”局长等热点事件,互联网已成为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和民意表达的新平台和新渠道,网络逐渐成了反腐正能量的聚集地。
然而,网络监督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有忧人的负效应,滥用监督权,盲从、冲动和极端化,散播虚假信息,扩散“不信任政治”的现象时有发生,以至于误导了社会大众,破坏了社会稳定和谐。
请运用公民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网络监督的认识。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展开探究和分析。
情境一:在襄州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时,村长打电话给在深圳打工的本村村民赵某,告诉他具体投票选举时间,让他回家去参加投票,赵某说:“选谁都无所谓,你替我随便画几个圈得了。”
(1)你怎样看待“赵某”的观点?
情境二:2015年,襄阳市提出将采取标本兼治的多项措施,其中将采取行政、经济手段双管齐下,控制用水总量,对超计划用水的企业实行加价收费。某企业因为超额用水较多,企业成本大大提高。企业主决定要带领职工去政府门口围堵,讨个说法。
(2)请你告诉该企业主该如何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
《焦点访谈》诞生之时,有人赞叹,《焦点访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令人耳目一新;有人惊喜,中国终于有了一个针砭时弊、进行舆论监督的栏目;也有人怀疑,《焦点访谈》的舆论监督能够走多远。2015年4月1日是《焦点访谈》诞生21周年纪念日。《焦点访谈》走过21年不寻常的历程,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和支持,也成为中央电视台具有代表性的舆论监督栏目。
请回答:
(1)结合观看《焦点访谈》的感受,谈谈它受到人们普遍欢迎和支持的理由。
(2)在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有哪些?
近年来,Y市政府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高度关注文化民生。2014年起,该市开始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实现免费开放;组织开展送戏下乡、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每年由市财政下拨1000多万元为居(村)委会配送图书、乐器、健身培训等文化资源。文化资源配送流程见下图:
(1)结合文化资源配送流程图,指出公民通过哪些具体方式参与了民主决策?
(2)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公民参与文化民生项目决策的意义。
雾霾模糊了人们的视线,却使人们对于当下中国污染现状的反思格外清晰起来。2013年春,我国中东部多省市遭遇十面“霾”伏,虽然雾霾与极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天气有关,但从根本上看,是人们长期以来粗放式发展所累积的恶果。雾霾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已经行不通了,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改善环境应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
结合材料,运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在改善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公民应如何做。
吉林大学应届硕士研究生宋江明2011年7月参加山西省长治市公务员考试,在他选择的环保局科员一职中,总成绩排名第一。然而在体检和复检中查出血红蛋白不达标。随后,宋江明在2个月内4次到不同的医院检查,结果均合格,其中两家正是之前进行体检和复检的医院。在讨个说法的过程中宋江明得到答复:“你要再这样纠缠,即使体检过了,我也要让你政审不过。”随后《中国青年报》刊登了题为《宋江明求职验血记》的报道,多家网站先后转载,引起广大网民的关注。在舆论的压力下, 2012年1月16日,山西省纪委监察厅对外通报了长治市公务员录用舞弊案,共有10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8人因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接着,江苏、浙江等地的“萝卜招聘”丑闻也接二连三地被爆出,许多招聘单位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结合材料谈谈公民该怎样行使监督权。
近年来,Y市政府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高度关注文化民生。2014年起,该市开始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实现免费开放;组织开展送戏下乡、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每年由市财政下拨1000多万元为居(村)委会配送图书、乐器、健身培训等文化资源。文化资源配送流程见下图:
(1)结合文化资源配送流程图,指出公民通过哪些具体方式参与了民主决策?
(2)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公民参与文化民生项目决策的意义。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A市政府对是否引进国外的一家大型化工企业,在网上进行公布,并要求群众发表意见。有群众向政府发来邮件,指出此项目有可能会对本市的水资源及空气造成污染。政府高度重视此意见,于是召集专家进行分析论证,同时,举办社会听证会,听取大家的意见。然后对是否引进化工企业在在网上公布草案。最后市政府结合民众意见和建议,经过慎重考虑,还是放弃引进该项目。
(1)结合材料分析,A市群众是如何参与民主决策的?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什么重大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宪法历经四部发展,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冰封的“人治”传统观念逐渐得以融化。如今,宪法在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中日益“激活”,法治精神已逐渐融入每个公民的血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相同,建设法治中国,每个公民都不能袖手旁观。公民不仅是法治中国前行的受益者,更应该是参与者和推动者。
联系材料,从公民政治参与的角度,说明公民应怎样积极参与建设法治国家。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
材料一:2014年2月20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了中国首份《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报告》。调查数据显示,以百分制计算,公众对生态文明的总体认同度、知晓度、践行度得分分别为74.8分、48.2分、60.1分,被调查者中70.7%的人认为政府和环保部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主体。而公众的参与和压力对政府制定环境政策和法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往往是企业环境违法行为曝光和叫停的催化剂。
材料二:2014年7月18日,环境保护部等6部门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实施细则》。根据科学论证评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共需投入17 500亿元,将通过以下五个渠道筹集:按“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由企业承担。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大气污染防治领域。通过价格杠杆疏导部分治理成本。地方政府加大民生领域“煤改气”、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等的政策支持力度;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以奖代补”,加大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我国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阐释公民应如何承担起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做法将会给企业经营带来什么影响。
(本题16分)2014年雾霾进入全国治理阶段。全国各地治理雾霾的决心之强、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全面治霾,一触即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环境危机日益加深的今天,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置身环境危局之外。治理环境污染,不仅需要政府从制度层面加大治理力度、企业积极行动肩负起治污的社会责任,更需要每一个公民从自身做起:少开车、少用一次性物品、积极参与社区环保活动、与政府形成合力,共同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湛蓝的天空和悠悠的白云。
(1)运用公民政治参与的相关知识,谈谈公民应怎样以实际行动应对持续出现的雾霾天气。
材料二:2014年6月12日,环境保护部等国务院八部委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2014年全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会议要求以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整治为重点,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持续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国务院八部委联合部署环保专项行动的原因。
为落实治堵措施“28条”,实现公交优先战略,北京市正积极规划在城市快速路、主干道及拥堵路段开辟公交专用道。开辟更多公交专用道,建设公交快速通勤网络,是继限购小桥车、提高停车收费标准、依据大气污染法征收环境污染费后,北京市出台的又一项重要治堵措施。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北京市政府是如何治理道路拥堵现象的?
(2)北京市政府为解决“行车难、停车难”问题 “问计于民”,许多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民积极出谋划策。请分析上述政治行为主体是怎样影响政府决策的?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依法治国需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治理。
山东省某村党支部、村委会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立足本村实际情况,计划在本村成立一个“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协会”的社会组织,以充分挖掘本村丰富的传统村落资,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1)结合材料,运用基层民主管理的相关知识,谈谈该村村民应怎样参与“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协会”组织的建设。
材料二:法治政府建设是法治国家的关键,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心。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要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加强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2)结合材料二,说明建设法治政府对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微博最大的优势是方便、快捷,从吃、穿、住、行到揭幕时弊、参政问政,已经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微博已成为加快传播、拓展文化空间的极好工具,为各项建设发挥着正能量,政府开始大胆尝试使用微博平台,用微博传递正能量,以期形成更好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不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这就是“微博文化”喜忧参半的原因。
结合材料,运用“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有关知识,阐述公民如何使“微博”在政治生活中发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