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
材料一:APEC蓝,形容2014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会议期间,在京事业单位放假6天、所有工地停工、11月15日这个本是集中供热的常规时点也被推迟,北京、天津、河北实行道路同步限行,并与山西、山东等省对所有污染企业停产等措施保证了北京空气质量达到良好水平,网友形容此时天空的蓝色为“APEC蓝”。“APEC模式”是否可以复制?应该如何留住APEC蓝?家里没客人的时候,自己还能享受这些“方便”吗?专家指出,这些只是权宜之计,要解决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引发的气候变化给我国自然和经济社会带来的重要影响,留住APEC蓝,需要我们创新环保理念,重归“天人合一”的观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学习西方先进的环保科技,加快构建强大的科技支撑体系,这是破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难选择的根本出路。
材料二: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从资源环境约束来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应该如何创新环保理念,留住APEC蓝?
(2)结合材料二,分析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的哲学依据。
“一代人的标志是时尚,但历史的内容不仅是服装和行话。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哈罗德·罗森堡《荒漠之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个时代的新一代似乎都受到特别的关注,因为他们身上打上了标志这个时代的鲜明烙印。对于新一代,似乎许多人都乐于来褒贬一番,或是忧心忡忡,或是赞扬嘉许。不同时代人们给予的定语都不同,我们可以记起的词语有过去的“迷茫的一代”、“愤青”、“垮掉的一代”,到现在的“新新人类”。但不论怎么说,每个人都是历史长链中的一环,只是历史赋予每个时代的使命都不同。
材料二:“90后”最鲜明的特点是“富于个性和创造力”,但缺乏对他人的理解;普遍聪慧多才、爱好广泛,比较注重自我,但同时也存在学习焦虑、抗挫能力弱、嫉妒心强等问题;他们自信但比较脆弱、敏感而多少有些自私。他们不是完美的一代,但他们有自己的可爱之处,然而谁在年轻的时候又没有犯过错误呢?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经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我们要正确审视自己。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说明 “对于新一代,不同时代人们给予的定语都不同”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法谈谈90后应怎样正确认识自我。
(3)结合材料,就如何塑造“90后”形象,请至少写出两条行动措施,并分析其哲学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3月16日,对中国足球来说,或许意味着将迎来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由中共中央明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用了7千多字的篇幅.为中国足球的未来指明方向,使得足球这项世界第一运动在中国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此前足球改革几乎停滞不前的情况下,《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的通过,给中国足球带来了春风。
改革方案中提到“要让校园足球、新型足球学校、职业俱乐部、社会足球等各种培养途径衔接贯通”,上学还是踢球,对于青少年来说,可能从此不再意味着是一道单选题。“从娃娃抓起,从基层抓起,从基础抓起,从群众性参与抓起”,这意味着对足球社会功能的深刻认识和充分发掘,而更广泛的参与也能让足球以及体育的教育功能被更多人感知。
(1)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量变质变关系原理,谈谈你对落实足球国家战略的认识。
(2)有人认为:足球是竞技体育,中国不具备这种文化产生的土壤。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建设的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3)足球“从娃娃抓起,让足球走进校园”,一些老师和家长却担心踢球会耽误学习。请你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向老师和家长发出倡议。(100字以内)
2013年7月22日,重新组建的国家海洋局和中国海警局正式挂牌,这标志着我国“五龙治海”时代正式终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期以来,中国的海洋管理特别是海洋执法力量分散,效率不高。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推进海上统一执法、提高执法效能,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其中该方案的内容之一为将现国家海洋局及其中国海监、公安部边防海警、农业部中国渔政、海关总署海上缉私警察的队伍和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以中国海警局的名义开展工作(如下图),这就解决了老百姓常说的“五龙治海”的问题。
材料二 重组后的国家海洋局,不仅仅是职能的“整合”,更多的是功能的“统合”。重组不只是职能的数量变化,而是实现“化学反应”,形成合力。中国重组国家海洋局,不是追求海洋霸权、威胁邻国,而是在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同时,寻求与各国的利益交汇点。
(1)材料蕴含了哪些辩证法道理?
(2)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刚要》指出,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立足当代中国实际,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推进文化创新,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
材料二 201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教育和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要继续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目前,我国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已经超过2万亿元,今后还要继续增加,必须把这些钱用好,让人民满意。要进一步深化教育质量,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上述要求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哲学启示。)12分)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的理由。)8分)
(3)我国在文化发展战略上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大力发展公共文化外交,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努力寻求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之路。结合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阐释我国在文化发展战略上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方针的正确性。)8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参观完《复兴之路》展览后发表讲话指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地奋起抗争,我们也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是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这样一种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期盼。……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阅读材料,结合《生活与哲学》,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依靠闲置土地、大量人口、低廉甚至免费的自然资源,拿下了全球低端产品市场。随着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及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我国制造业陷进材料一所示的哭泣曲线的怪圈。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回归”制造业,而发达国家在制造业的优势使它们轻而易举地获取更多的利润,因此也有专家把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发展模式描绘为微笑曲线。
材料一
注:在哭泣曲线中,制造能力处于最强的地位,研发创新和市场能力处于较弱的地位。
材料二
注:微笑曲线中间代表制造能力,左边是研发和创新能力,右边是市场和品牌能力。微笑曲线启示企业追求位于左右两边的研发创新能力和市场、品牌能力,弱化制造为主导的能力。
(1)材料反映了中国制造业面临什么困境? 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制造业应该如何走出哭泣曲线的怪圈
(2)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分析我国制造业如何改变现状促进发展。
材料三 近年,暨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征收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后,中国光伏产品又遭遇到被征收14.78%至15.97%的反补贴税和18.32%至249.96%的反倾销税。中国的制造业深受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我国商务部对美方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团在一项声明中说,中方就美相关措施提出世贸组织争端机制框架内的磋商要求。声明指出,美方对中国输美产品采取特保措施,是违背世贸组织规则,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错误做法,侵犯我国作为成员国的权利,损害我国国家利益。中方希望各方能够体会到中方坚定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决心,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尊重多边贸易规则,共克时艰,推动全球经济健康发展。
(3)结合材料,运用有关国际社会的知识,谈谈你对“中方希望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尊重多边贸易规则,共克时艰,推动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认识。
2014年4月23日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某校高三(1)班同学们商定开展以“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中国”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就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自省
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尽在书中。阅读事关全民素质的提高和文化强国的建设。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超五成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六成以上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李克强总理也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倡导全民阅读”。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倡导全民阅读的意义。
思维碰撞
2014年,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仍在推进中,力求将全民阅读纳入法制化轨道,推动全民阅读常态化,制度化。但是,对于阅读立法,社会上存在不同看法。赞成者认为,将阅读提升到国家宏观战略的层面,有利于提升国民阅读水平,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反对者认为,阅读水平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希望通过立法使其毕其功于一役并不现实,且真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简要评析上述两种看法的合理性。
建言献策
根据调查数据,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图书4.77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在传统纸质图书阅读率和阅读量均有提升的同时,我国国民电子书阅读率和阅读量也有所提升。
(3)针对当前我国国民阅读现状,请你为“共建书香中国”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并分别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角度阐述其可行性。
探究题: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备爱社会关注。
材料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是根本。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很难给国家培养大批的创新型人才,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向早已成为教育部门与全社会的共识,但受高考“指挥棒”的制约,多年教育模式的转向一直步履维艰。
材料二:减少全国统考科目、取消文理分科、外语社会化考试……这一系列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措施直面教育热点难点,特别是高考取消文理分科再次引起了广大考生的热烈争论,有的同学赞成,有的同学反对。
反对文理分科的同学认为: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不是孤立的,每一门自然科学都有它的人文价值,如果一名理科生对政治、历史、地理知识一窍不通,缺乏丰厚的社会科学及人文文化的底蕴,不可能在有关的领域有很高的造诣。同样,如果一名文科生对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知之甚少,不仅影响今后事业的发展,甚至影响日常的生活。因此,取消文理分科更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支持文理分科的同学认为:人的天赋、兴趣和爱好是有差异的,人的智力结构也是多元的,有的适合学文科,有的适合学理科,有的适合学艺术,不能搞一刀切,应照顾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当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各行各业更加需要的是本领域的专业人才。因此,实行文理分科更有利于培养专门型人才。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教育的知识说明推进教育改革的理由。
(2)你是支持还是反对文理分科?请结合各自的看法从唯物辩证法角度阐述你的理由?
(3)高考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请你谈谈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个人发展与国家振兴的经济意义。
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 2013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但粮食供求仍是“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安排2012年经济工作的
主要任务时将粮食安全列为第一大任务,强调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实施以我为主、
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各地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将“饭碗端在自己手上,饭碗里主要装自己的粮食”。
(5)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常识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如何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6)运用事物发展的原因的知识,说明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正确性。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系统勾勒了“一带一路”路线图。同一天,在2015博鳌亚洲论坛的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主旨演讲时透露,已经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文件也已经制定,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已经在稳步推进。透过这些早期收获,“一带一路”的广阔前景是完全可以预见的。
“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即俗称的一带一路规划,行动文件则是愿景中涉及的具体项目内容。随着“一带一路”的行动与愿景已经正式发布,从4月13日开始,中央电视台开始推出的系列报道将使一带一路规划与愿景在国内外进一步深入人心,影响将继续扩大,规划的实施也将更为顺利。一带一路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巨大,为中国和相关国家将带来众多市场发展机会。
(1)请从文化生活角度,探讨“一带一路”建设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相关知识,说明“一带一路”建设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3)请回答“一带一路”的具体含义。并针对“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两条主题鲜明的合理化建议,要求字数不超过15字。
(34分)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资料显示,2010年开始,尽管我国制造业产出占到了全球的19.8%,但是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目前受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上升、土地资源稀缺等因素影响,中国制造业还存在核心技术薄弱等问题,中国制造急需升级。我国政府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1)结合材料,简述我国政府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经济原因及其战略措施。(12分)
从钢铁、水泥、平极玻璃、电厂等基础设施,到核电、高铁、电信、港口等高端装备;从石油炼化、成品油加工、煤化工等能源加工,到风能、太阳能、水电等新能源项目,总理不遗余力地为这些“中国制造”代言。因此,李克强总理又被媒体称为“超级推销员”。
(2)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总理做“超级推销员”的理论依据。(12分)
如果说中国制造过去三十年的发展,主要是依赖于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等物质的力量;未来的中国制造,更多需要智慧、创新等精神的力量。中国制造必须要走向“中国智造”,实现中国制造升级。
(3)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从“中国制造”升级“中国智造”将走怎样的道路。(10分)
日常生活中,“美丽”和“中国”都是最普通不过的字眼,而将“美丽中国”首次写入“十八大”报告就赋予了其新的内涵,发人深思,引起广泛关注。某校高一同学以“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开展探究,请你参与其中。
【哲学解读自然之美】
工业化、城镇化在带来繁华的同时,也导致了草原退化、湿地萎缩、河流污染、生态脆弱……一边是开发仍在快速推进,一边要留下更多空间,矛盾如何解决?“十八大”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分析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的。
【发展推动和谐之美】
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生态需求,就是要还老百姓一绿色家园,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2)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说明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意义。
【行动彰显人文之美】
“美丽中国”既大又小,其实就在每个人的手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青年当先行。青年学生要做美丽中国的实践者,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能量。
(3)请你为所在社区设计一个环保宣传活动,并指出其哲学理论。
安徽省在创新上下功夫,采取多项举措,激发创新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创新消费 激发潜力】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安徽省消费已经进入了个性化、多样化为主流的新常态。在消费市场上,不断涌现的创新产品和服务供给,成了新的消费亮点。随着消费升级由基本的生存消费、健康消费到享受型消费,转换的过程当中会出现一些新的消费增长点,这些消费增长点是我们未来消费增长的基础,随着市场消费潜力的不断激发,未来消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会越来越大。
(1)运用生产与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
【创新驱动 推进发展】
安徽省通过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紧抓创新型省份建设契机,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切实增强创新活力,推进安徽发展不断升级。
(2)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建设创新型省份。
【创新作品 共筑梦想】
安徽省文化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文化创新,开展了千名文化工作者下基层采风活动。在活动中,文化工作者们以“采”向人民汲取创作营养,以“创”为社会催生优秀作品,以“送”为群众丰富文化生活,创作出了一大批情感真挚、生动活泼的文化作品,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3)根据材料,说明文化工作者下基层采风措施的文化生活意义。
日常生活中,“美丽”和“中国”都是最普通不过的字眼,而将“美丽中国”首次写入“十八大”报告就赋予了其新的内涵,发人深思,引起广泛关注。某校高三同学以“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开展探究,请你参与其中。
【哲学解读自然之美】
工业化、城镇化在带来繁华的同时,也导致了草原退化、湿地萎缩、河流污染、生态脆弱……一边是开发仍在快速推进,一边要留下更多空间,矛盾如何解决?“十八大”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分析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的。
【发展推动和谐之美】
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生态需求,就是要还老百姓一绿色家园,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2)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说明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意义。
【行动彰显人文之美】
“美丽中国”既大又小,其实就在每个人的手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青年当先行。青年学生要做美丽中国的实践者,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能量。
(3)请你为所在社区设计一个环保宣传活动,并指出其哲学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