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的三中全会一览表
时间 |
届别 |
内容 |
1978年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
1984年 |
十二届三中全会 |
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
1988年 |
十三届三中全会 |
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 |
1993年 |
十四届三中全会 |
制定市场经济基本框架 |
1998年 |
十五届三中全会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2003年 |
十六届三中全会 |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
2008年 |
十七届三中全会 |
关注三农问题 |
2013年 |
十八届三中全会 |
全面深化改革 |
结合材料一,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材料二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材料二是如何体现系统优化的方法?
材料三 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要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加大政府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社会公益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投入,健全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完善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机制。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改革等试点政策,扩大到更多科技园区和科教单位。
(3)试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哲理,分析材料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1:我国基尼系数2008年为0.491,2009年为0.490,2010年为0.481,2011年为0.477,2012年为0.474,2013年为0.473。
注2:我国GDP增速2008年为9. 6 % ,2009年为9. 2 %,2010年为10.4%,2011年为9. 3 %,2012年为7.7%,2013年为7.7%。
材料二2014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国民经济总体依然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2013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确实比较复杂严峻,发达经济体企稳回升的步履蹒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多种矛盾交织。面对这种复杂严峻的形势,中央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推动改革开放,调整产业结构,国民经济才呈现出稳、进、好的态势。全年万元GDP能耗比上一年下降3. 7%。政府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超发货币,不增加赤字,防止了政策不当变动对市场机制的干扰。在稳定宏观政策的前提下,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结构调整要发展的潜力。
(l)描述材料一的经济信息。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解决我国基尼系数过高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3)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欧美一些主要的工业化国家经历了一个“去工业化”的过程,劳动力从第一、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制造业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制造业占本国GDP的比重和占世界制造业的比重持续降低。与此同时,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抓住机遇,利用自身优势推动制造业快速发展。2010年,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总产值中的份额已略高于美国。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但近几年来,中国沿海地区制造业“离歌”纷纷响起:成都和郑州取代深圳和东莞,成为富士康、联想等IT巨头的生产主基地;知名运动品牌耐克、阿迪达斯关闭在中国的直属工厂;美国制造业巨头通用电器宣布将外包到中国的工作岗位迁回美国本土。据统计,近年来有数十家世界500强外资企业关闭在中国的工厂。离开中国的企业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低端制造业,向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国家转移;另一种是高端制造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重振本国制造业、加快实施“再工业化”战略背景下,纷纷回流本土。与此同时,欧美国家纷纷运用新的信息技术、互联网优势整合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大力发展生物工程、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保在世界制造业价值链上的高端位置和全球控制者的地位。“中国制造冶———这个见证了中国崛起、足以让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字眼,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发展的观点,分析说明欧美国家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走的是怎样的发展道路。
(2)有人认为,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已不复存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又掌握着制造业核心技术,“高不成,低不就”所导致的中国制造业发展困境难以摆脱。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反驳这一观点。
(3)创新型人才关系着“中国制造”的美好明天。有关部门准备制定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政策,在这一决策过程中政府和公民应如何良性互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次的理念相互贯通,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要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统一”。
(1)请你就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统一”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并分别说明其哲学依据。
材料二 3月10日,福建成为国务院确定的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今后福建省将在植树造林、节能减排、污染整治、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加大投入;淘汰落后产能行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促进传统产业提升改造、主导产业向先进高端发展,推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加强监管,严把项目准入关,注重提高城镇化建设质量。
(2)结合材料二,分析福建省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经济意义。
(3)有人认为,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只要政府发挥作用就行了。请用政治生活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材料三 央视《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节目引发公众对传统家庭教育的关注与热议。这一话题将中华文化传统精华与当代国人的价值追求巧妙结合,传递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同学们认为,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对于引导人们自觉履行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很有现实意义。
(4)结合材料三,请你从文化作用的知识找出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的依据。
2013年11月8日人民日报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对“两个不能否定”进行阐释: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历史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条件,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这对于我们从宏观上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乃至整个党的历史,进一步在坚定党的历史自信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有重要指导意义。
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不能否定”阐释的现实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伴随着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我国各类环境问题集中爆发,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利益冲突的重要触发点。因此,中国需要在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居民就业收入与环境质量等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更好地落实政府和排污单位的责任,规范居民应尽的义务。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诞生记
1989年12月 |
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环境保护法 |
1995年到 2011年 |
全国人大代表共有2474人次提出修改环境保护法的议案78件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修改环境保护法列入五年立法规划论证项目 |
2011年1月 至9月 |
全国人大成立环境保护法修改小组,多次听取环保部等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 见,并分别赴湖南等地进行调研和召集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进行研讨 |
2012年8月至 2013年10月 |
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两次在中国人大网站 上公开征求意见,共有10404人次提出14082条意见 |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就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关知识,说明全国人大是如何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间感情向是国家关系的晴雨表,中日两国尤其如此。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和日本分别有92.8%和90.1%的受访者对对方国家印象不好,45.3%和28.3%的受访者认为两国关系会继续恶化。两国均有超过七成的民众认同领土争议是“妨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并已影响到两国经济关系。
与此同时,认为中日关系重要的受访者也有较高比例。问及持有好印象的理由,“日本科技水平高”、“日本人工作努力认真”、“日本产品质量好”,“关心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受认识的中国人影响,包括身边留学生等从事民间交流的中国人”、“中国开始作为世界大国活跃在国际社会”,分别处于两国民众回答中的前三位。在中日关系不断降温的情况下,2013年上半年日本对华投资却增长了14.37%。
(1)对中日关系,有人认为将“继续恶化”并不可收拾,有人认为不可能破裂,要“不畏浮云遮望眼”。你支持哪种看法,请予以论证。
(2)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请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谈谈怎样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感情,为缓和中日关系做出贡献。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建党93年、执政65年来,多次修改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章中的表述,及时把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成果体现在党章内。
1945年,七大 |
第一次在党章中系统阐述群众路线问题 |
添加了“为人民群众服务,巩固党与群众关系,理解并及时反映人民群众需要,向人民群众解释党的政策”。 |
1956年,八大 |
第一次出现了“群众路线”的提法 |
在原“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上,增添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
1982年,十二大 |
|
首次在党章中加写“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
1992年,十四大 |
第一次系统完整的反映在党章中 |
提出“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
材料二:2013年下半年,某省政府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通过委托近8000名驻村干部向重点帮扶2571个村的“两委”班子成员和农民群众问计求策,虚心向群众问计、诚心听群众评议、真心为群众解难。
(1)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一,阐释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怎样发展的。
(2)结合材料二,从公民政治参与的角度,谈谈该省坚持群众路线开展工作的依据。
(3)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简要说明党多次修改群众路线的原因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以他人为中心”,“强调体验”,“开放、透明、分享”和“承担责任”是互联网思维的基本要素。
关于互联网思维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赞同者认为:
互联网思维将改变所有商业模式互联网思维意味着社会组织方式、企业组织方式、商业模式等都会发生本性的改变,最终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反对者认为:
互联网思维颠覆论应当适可而止。许多互联网公司只看到被颠覆的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却忘记了业界还
IBM、华为、格力等坚持做百年基业的企业。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互联网思维的价值。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人们对互联网思维价值的认识差异。(10分)
(3)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对传统企业运用互联网思维实现发展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随着亚投行的建立以及“一带一路”构想的落实,亚洲打造“命运共同体”已找到更为清晰的实现路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2014年世行和亚开行向亚太地区提供的贷款分别是168.47亿美元和85.42美元。中国倡议筹建的亚投行,将向亚太地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1)概括材料一中图1和图2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亚太地区是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亚投行的建立,旨在合作共赢,共谋发展。对一些发展中国家而言,基础设施建设是激发自身经济潜力的重要手段,改善基础设施将带动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对一些发达国家来说,将扩大对投资品的需求,带动其经济提速;对本地区整体而言,互联互通将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并带动世界经济复苏;对中国而言,“走出去”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举措,扩大对外投资成为国家下一阶段的战略布局,而且中国在公路、桥梁、隧道、铁路等方面的工程建造能力在世界上已是首屈一指,中国相关产业期望通过这一平台更快地走向国际。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知识,分析说明亚投行的建立将如何推动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互利共赢。
材料三: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系统勾勒了“一带一路”路线图。同一天,在2015博鳌亚洲论坛的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主旨演讲时透露,已经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文件也已经制定,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已经在稳步推进。透过这些早期收获,“一带一路”的广阔前景是完全可以预见的。
(3)结合材料三,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相关知识,说明“一带一路”战略的愿景与行动。
科技是发展的关键,文化是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必须首先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农业科技创新要做到“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着眼于长远,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突出位置;“立地”,就是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力争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
(1)结合材料,说明农业科技创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材料二:阅读,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民众获取知识、传承文化最重要、最直接的渠道。近年,微博阅读、手机阅读成为时尚。那种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毫无疑问,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地铁、公交车上随处可见的“低头族”就是最好的证明。对于这种新兴的阅读方式,公众看法不一,甲认为,垃圾信息泛滥成灾,传统文化逐渐消失;乙认为,这表明文化正在倒退;丙则认为,信息丰富多元,碎片化阅读有利于文化和知识的传播。面对碎片化阅读的发展趋势,推动全民阅读要研究如何使阅读内容更加适应碎片化时代,以碎片化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有价值有营养的内容。可行的举措是研究机构进行相关研究,使优秀阅读内容如何更有效地转化为适合碎片阅读的模式,为读者提供参考。为推动阅读,我国已将全民阅读立法列入国家立法工作计划,但这仍未改变我国公共阅读资源的稀缺、公共文化服务所提供的阅读与公众自身常常关系不大等现状。因此,全民阅读活动要真正有成效,不能仅仅限于一般的号召,要结合每个城市的特点、区分不同的人群,做到有针对性,还要持之以恒。
(2)根据材料,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
(3)依据材料,请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提出两条建议。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大的潜力所在,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将逐步激发内需潜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引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广泛关注,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材料一:2013年7月,安徽省某市政协调研发现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许多农民常居城镇而户籍仍在农村的“人户分离”现象非常普遍,这不仅给人口管理和统计工作增加了难度,也对进城农民利益保障带来一系列问题。为此,该市政协建议: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让农民土地和宅基地使用享有可转让与可收益权。
材料二:城镇化的主体是谁?城镇化的方式是什么?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有那些?------安徽省两会上,围绕着城镇化的话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建议地方政府打破与城镇化发展不相适应的制度瓶颈,释放制度红利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委员们认为,实现城镇化是一个长期过程,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地区城镇化推进的速度,必须与其工业化的进程相适应,与其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匹配,超出了这个能力很可能会出现就业不足、贫困人口增多、两极分化严重等问题,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
生活都会带来严重影响。
(1)结合材料一的内容,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市政协关于城镇化发展建议的合理性。
(2)联系材料一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说明搞好城镇化建设的要求。
(3)联系材料二的内容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城镇化建设积极建言献策的原因。
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以看得见的传统村落为载体,以生活化的故事为依托,以乡愁为情感基础,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的拍摄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传统村落的开发与保护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闽西山区的某村, 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具有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客家古民居建筑群的古村落。在过去很长时期内,该村的保护和发展面临着无人看管、自生自灭、干部对古村落漠视、群众对国家政策不理解不支持、资金缺乏、旅游设施落后等问题。许多村民认为,几百年的老房子了,居住条件已不能适应现代生活,要求拆旧房建新居。古村落的保护与村民要求改善生活条件产生了矛盾。
近几年,全国兴起了古村落的抢救和保护热潮。当地政府意识到,必须本着高度的文化自觉,大力开展对古村落的抢救性保护和活态传承,防止过度开发。他们在村民中宣讲保护古村落的重大意义,在学校进行乡土民俗教育,增强了民众的保护意识。同时从政策和投入上加大力度,统一规划,落实权益,维修文物,科学整治,恢复古村旧貌,鼓励和支持群众在远离古民居的新村建筑新居。在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古村落一梁一柱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正绽放新的活力。
(1)结合材料,说明该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是如何体现文化自觉的?(10分)
(2)人们对古村落和传统文化的态度的变化是如何体现认识论观点的?(12分)
(3)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4分)
“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
请简要说出这段话包含了哪些辩证法思想?(列举不少于两种辩证法思想)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们要释放民智民力,增进大众福祉,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一:2008—2014年我国企业创新情况
时间 |
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 |
企业研发投入占其销售收入的比重 |
大学学历以上员工占企业员工的比重 |
2008年 |
70% |
4.7% |
14.9% |
2014年 |
76% |
6.7% |
25% |
注: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比2008年增长223.2%和368.7%。
表二:2014年我国新增市场主体情况
内容 |
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 |
新登记注册资本 |
首次参与投资创业的自然人 |
数量 |
1292.5万户 |
20.66万亿元 |
291万人 |
同比增长 |
14.23% |
87.76% |
|
注:2014年2月7日,国务院宣布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
材料二:当前,我国大众创新创业与过去的创业相比发生了如下变化:
类别 |
特点 |
具体表现 |
创业主体 |
从小众到大众 |
众多草根投身创业,创新创业成为一种就业方式、生活方式 |
创业服务 |
从政府主导到市场发力 |
一大批市场化新型机构迅速成长,创业投资、互联网金融等服务快速发展,服务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 |
创业平台 |
从内部组织到开放协同 |
互联网、开源技术平台等的发展,有效聚集了各类创业服务机构和创业人员 |
创业领域 |
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 |
新成员大多集中在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服务业及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跨界融合之处 |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两则材料,简述推动大众创新创业的经济意义。
﹙3﹚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创新的有关哲学原理,分析国家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这一做法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