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众多新词里特别闪亮的一个。
材料一 全国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2013年10月12日统计)
优[0—50] |
1.67% |
良[51—100] |
42.5% |
轻微污染[101—150] |
35% |
轻度污染[151—200] |
14.17% |
中度重污染[251—300] |
1.67% |
重污染[>300] |
5% |
雾霾天气持续,空气质量下降,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及空气污染治理问题时说:“积累的问题是一个长期过程,解决问题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我们必须有所作为!”他同时强调,要直面雾霾天气,政府“应公开透明.及时并如实向公众公开PM2.5的数据”。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三 “美丽中国”理念继承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吸收了世界各国绿色.低碳等发展观念,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拓展和创新。这一理念的提出,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孕育并提升民族的持久创造力,有利于赢得当前和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面对空气质量问题各市场主体可以有哪些作为?
(2)结合材料二,分析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由“四位一体”提升为“五位一体”的唯物辩证法依据。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发展与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美丽中国”理念的正确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珠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为人类计算带来巨大便利,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3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算盘的胚胎期远在万年前上古时期,比中国文字产生还早。到12世纪,中国珠算体系已相当完备,并在商界广泛运用。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电算化的普及,珠算的价值受到质疑,珠算教育被排除在义务教育之外,有人曾预言“珠算该进博物馆了”。上世纪50年代末,江西某小学尝试珠算与数学中的笔算.口算结合进行“三算”教学实验,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珠心算教育,极大地开发了儿童智力.简化了数学教育,人们重新认识到了珠算的新功能。人们更深入研究发现,珠算与电子计算机,各有各的功能,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把珠算符号化并内化脑中后,运用于现代科技中,能够培养适应现代技术需要的人体智能。然而,目前我国珠算文化的普及推广还任重道远。对此,有识之士疾呼:不要丢了珠算!
(1)运用文化的多样性知识,分析我们“不要丢了珠算”的原因。
(2)依据材料和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人们对珠算价值的认识。
(3)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就更好地弘扬珠算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造成空气污染的污染物。
材料二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向污染宣战,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我们追求的发展,是提高质量效益.推进转型升级.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
材料三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出,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大气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建立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妥善应对大气污染,力争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使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生活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3)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政府是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原理的?又是怎样把握“事物的变化状态”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协调并进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
材料一 对于中国改革时期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不能否定”并对此进行阐释: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历史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条件,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这对于我们从宏观上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乃至整个党的历史,进一步在坚定党的历史自信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有重要指导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不能否定”阐释的现实意义。
材料二 某古镇在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文化强镇的过程中,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依托自身悠久的传统民间文化,并兼收其他区域的岭南特色文化,发展本镇极富特色的民俗旅游业,形成了以特色民俗文化为内容.以传统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为载体.以原计原味为亮点的民俗文化旅游经济圈。古镇因此获得了中国文化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现阶段,该镇政府和居民更加积极投入到自觉保护和开发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实践中去,也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2)结合《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简要阐述古镇的做法是如何体现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
材料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解放思想列于改革条件的首要位置,特别强调了其“总开关”作用。在新的时代场景中解放思想,改革者必须秉持“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远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握事物发展的条件和规律,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局部利益的狭隘,穿透短视思维的迷雾,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3)结合材料三,从哲学角度思考,改革者应如何做到解放思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国际上的海洋竞争日趋激烈。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围绕“兴海强国 共筑梦想”,某校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聚焦海洋资源
物质资源 |
海洋蕴藏着地球上80%的生物资源,其中的渔业资源等是人类食品的重要来源,海洋水产品往往富含优质蛋白质;海底还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各类矿产资源。 |
空间资源 |
人们可以建海底隧道.跨海桥梁和海上机场,甚至可建海洋空间站。以阳光.沙滩以及海岛丰富的历史文化为基础,可以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 |
海运通道 |
国际贸易中的货物多数是通过远洋运输来实现的。我国80%的外贸进出口货物是通过海洋运输来完成的。随着对外交往的不断深化,国际经济不断融合。 |
海洋能源 |
风能.太阳能.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等海洋能源具有可再生性,是清洁能源,是21世纪人类值得重视的替代能源。 |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经济意义。
★发展海洋科技
科技的支撑和引领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我国“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深海装备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一跨越是“蛟龙”号团队团结协作,攻克一项项关键技术难题的结果。“蛟龙”号已经成为中国经略海洋的先行官,引领着我国建造更先进的装备去探索海洋。
(2)结合材料,请谈谈创新的辩证法依据。
★增强海洋意识
中国是海洋大国,但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海洋生态环境.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管理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专家呼吁:要从青少年开始普及海洋知识,教科书里不能只讲我们有960万平方公里领土,还要讲我们主张的300万平方公里的海疆;要在社会上展开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增强人们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对此,同学们纷纷在微博上发表看法。
(3)假如你也有微博,请尝试在自己的微博上,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专家观点的合理性。
责任就是力量,责任改变中国。2013年是中国不平凡的一年,许多不同岗位的中国人以无悔的奉献和忠诚的坚守,撑起和谐社会中一片“最美”的天空,夯实了社会责任的基石,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骄傲。
“责任中国——人民网2013年度评选”经过数百万网友的踊跃投票,身患癌症,仍在高原恶劣环境中坚守岗位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公安局副局长王成元;曾是保安,自学考取律师资格,免费帮千余农民工讨薪的王铭;创建了“一米阳光爱心联盟”,寻找并帮助贫困学生和孤寡老人的刘海涛;义务扫桥十一载的窦珍老人等荣获“十大责任公民”奖项。人民网寄望于每年一度的评选,让“责任”在网民心中汇聚,让“责任”在当代熠熠闪光!
(1)如果你参与投票,你的评选标准会有哪些?请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阐释“责任就是力量,责任改变中国”蕴含的辩证法价值。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珠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为人类计算带来巨大便利,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3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算盘的胚胎期远在万年前上古时期,比中国文字产生还早。到12世纪,中国珠算体系已相当完备,并在商界广泛运用。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电算化的普及,珠算的价值受到质疑,珠算教育被排除在义务教育之外,有人曾预言“珠算该进博物馆了”。上世纪50年代末,江西某小学尝试珠算与数学中的笔算、口算结合进行“三算”教学实验,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珠心算教育,极大地开发了儿童智力、简化了数学教育,人们重新认识到了珠算的新功能。人们更深入研究发现,珠算与电子计算机,各有各的功能,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把珠算符号化并内化脑中后,运用于现代科技中,能够培养适应现代技术需要的人体智能。然而,目前我国珠算文化的普及推广还任重道远。对此,有识之士疾呼:不要丢了珠算!
(1)运用文化的多样性知识,分析我们“不要丢了珠算”的原因。
(2)依据材料和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人们对珠算价值的认识。
(3)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就更好地弘扬珠算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造成空气污染的污染物。
材料二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向污染宣战,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我们追求的发展,是提高质量效益、推进转型升级、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
材料三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出,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大气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建立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妥善应对大气污染,力争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使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生活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3)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政府是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原理的?又是怎样把握“事物的变化状态”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协调并进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
材料一 对于中国改革时期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不能否定”并对此进行阐释: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历史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条件,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这对于我们从宏观上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乃至整个党的历史,进一步在坚定党的历史自信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有重要指导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不能否定”阐释的现实意义。
材料二 某古镇在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文化强镇的过程中,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依托自身悠久的传统民间文化,并兼收其他区域的岭南特色文化,发展本镇极富特色的民俗旅游业,形成了以特色民俗文化为内容、以传统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为载体、以原计原味为亮点的民俗文化旅游经济圈。古镇因此获得了中国文化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现阶段,该镇政府和居民更加积极投入到自觉保护和开发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实践中去,也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2)结合《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简要阐述古镇的做法是如何体现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
材料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解放思想列于改革条件的首要位置,特别强调了其“总开关”作用。在新的时代场景中解放思想,改革者必须秉持“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远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握事物发展的条件和规律,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局部利益的狭隘,穿透短视思维的迷雾,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3)结合材料三,从哲学角度思考,改革者应如何做到解放思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协调并进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
材料一 对于中国改革时期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不能否定”并对此进行阐释: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历史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条件,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这对于我们从宏观上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乃至整个党的历史,进一步在坚定党的历史自信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有重要指导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不能否定”阐释的现实意义。
材料二 某古镇在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文化强镇的过程中,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依托自身悠久的传统民间文化,并兼收其他区域的岭南特色文化,发展本镇极富特色的民俗旅游业,形成了以特色民俗文化为内容、以传统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为载体、以原计原味为亮点的民俗文化旅游经济圈。古镇因此获得了中国文化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现阶段,该镇政府和居民更加积极投入到自觉保护和开发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实践中去,也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2)结合《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简要阐述古镇的做法是如何体现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
材料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解放思想列于改革条件的首要位置,特别强调了其“总开关”作用。在新的时代场景中解放思想,改革者必须秉持“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远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握事物发展的条件和规律,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局部利益的狭隘,穿透短视思维的迷雾,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3)结合材料三,从哲学角度思考,改革者应如何做到解放思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字化时代对汉字规范书写造成巨大冲击,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许多专家呼吁要加强汉字书写规范。为推进汉字书写规范,央视推出了《汉字听写大会》、河南卫视推出了《汉字英雄》等汉字类节目, 为“拯救汉字危机”进行了一次创新尝试,掀起了一股汉字书写热潮,唤起了国人跟汉字血脉相连的天然情感。其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能正确书写汉字,正确使用汉字、认真对待汉字,就为“拯救汉字危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推出《汉字听写大会》等汉字类节目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就拯救汉字危机提出三条方法论建议。
语言和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这不仅是央视中国汉字书写大会节目的宣传语,也道出了近年来中国人对汉字手写传承的危机感。“想”得简单,写起来难,这是很多观众观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体会。数字时代过分依赖电脑无疑是“罪魁祸首”,大家习惯了电脑打字,时间一长,就遇到了“会打的字不会写”的问题。 正因为此,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让许多观众尴尬又不服气,纷纷在节目播出时自发参与比赛,观众强烈的参与欲望,也让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收视率节节攀升。
(1)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民族文化的内容,说明挽救汉字手写危机的意义。
材料二 1956年,国务院成立了中央推广普通话委员会,开始在全国大力推广普通话。现行宪法更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与此同时,我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都有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除在法律上加以保障外,由中国文化部启动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就把对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抢救与保护项目列为工作重点,相关部门正积极采取调查、收集、研究、整理等手段,建立中国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字数据库,抢救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字。
(2)运用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知识,分析说明国家推广普通话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做法。
(3)结合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谈谈在推广普通话工作中应有的态度
(26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播出后,引起广泛热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脊里骨干”,爱汉字就是爱中华文化,这是提高我们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汉字不仅仅是中国人交流信息的符号,更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气象。
材料二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方便了人与人之间交流,同时,提笔忘字,书写汉字正面临看一场严峻的挑战。为此,中国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在天津开展汉字书写水平测试试点活动,旨在逐步规范汉字的书写。专家表示,汉字文化教育是循序渐进的,对初中以上的学生,让他们大量、浅近地接触古文名篇,培养对汉字文化的兴趣,而对于年级较低的学生,则不应超越孩子现有的文化程度,迫使他们去接触过于生僻晦涩的字词。
材料三 中国汉字发展至今已有6000年的历史。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的演变过程。近现代以来,首次受到拉丁化冲击,但是汉字并没有被拉丁字母替代,而是吸取其有益成分出现了汉语拼音。
(1)结合材料一,说明开设《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节目的文化生活依据。(12 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认识。(10 分)
(3)结合材料三,说明汉字的演变历程给我们的方法论启示。(4 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6月22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历经13年“申遗”成功。哈尼梯田,是哈尼族在海拔2000多千米的山坡地上自然耕种的一种梯田文化,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自然景观和人文相结合,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是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是继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石林喀斯特地貌、澄江帽天山之后的云南省第五项“世界遗产”。 经过千百年的生产实践,这里形成了以山顶的森林、山间的河流、山腰的村寨和山下的梯田四素同构的独特景观。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具有令世人震撼的历史、科学、美学和实用价值。红河哈尼梯田,是申报地民族发展的历史见证,是活的文化生态系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而且是属于世界的,应该得到世界的珍惜和保护。
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后,前来旅游的中外游客激增,年游客量达百万人次。 栉风沐雨千余载的“大地雕刻”,这一珍藏于群山深处的古老山地农耕文明的活化石,这片秘境仙境,可否经受滚滚人流和巨大利益考验,能躲过动机复杂的破坏性建设和游客纷至沓来的旅游压力吗?以前菲律宾就有梯田被列入世界遗产,然而因为没有重视保护而引起梯田垮塌,最后被联合国下发警告通知。如何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人认为:要积极开发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生活,开发是最好的保护。有人则认为: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因此要保护梯田文化,保持原生态。
(1)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哪些道理?
(2)你是赞成还是反对对文化遗产的开发?请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3)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菲律宾的教训,对我们在处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问题有何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针对石家庄市春节期间是否应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燕赵晚报》组织了一次社会讨论
材料一 支持春节禁炮的人认为:“放炮虽然是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但它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当时地广人稀,人们居住以平房为主,冬季的农田空旷,因此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今天,我们的城市人口密集、高楼林立,燃放烟花爆竹必然会污染环境。”
“放炮影响人们的正常休息,还可能导致伤人、火灾的发生。”
“燃放电子炮、社区演节目,贴对联、挂灯笼也挺有年味。
……
反对春节禁炮的人认为: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燃放鞭炮是千年以来的传统,应该允许放炮,否则就没有过年的气氛了。”
“空气污染不是禁几天炮就能好转的。”
“有人担心安全问题,这应该增强安全意识,不能因噎废食。”
……
材料二 2014年1月15日发布的《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春节期间销售和有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的公告》规定,2014年春节石豪庄市区允许放炮4天,分别为除夕、初一、初五、十五,每天允许燃放的时间均为7时至24时。
(1)对于春节禁炮,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针对上述分歧,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3)根据材料,请指出石家庄市政府上述规定体现的两种矛盾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