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和体系 | B.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 |
C.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的观点 |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强调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风险挑战自然而然很快就过去了 |
B.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风险挑战让我们失去了重要战略机遇 |
C.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紧紧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不要在意风险挑战 |
D.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风险挑战只是形势发展中的支流 |
成语“庖丁解牛”与“揠苗助长”的哲学寓意是
A.事物的运动是有客观规律的,必须按规律办事 | B.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 |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 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
“廉从小处见,洁自心中生。”“惩教结合反腐败,德法并重促和谐。”这是两副廉政楹联。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从辩证法角度看,这两副楹联体现了
①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②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③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④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A.①④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这两副楹联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 B.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
C.要重视外因的作用 | D.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
历代文人墨客喜欢以月咏情,以月抒志,“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千古绝唱,但在不同的人眼里,月亮有不同的形象。这表明
① 文学艺术创作有其特殊的客观背景
② 人们的主观意识决定事物的性质
③ 文学艺术是主观创造与客观实在的统一
④ 思维方法、知识构成、情感态度的不同,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看法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①③ | D.①③④ |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发展的 |
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
C.事物是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 |
D.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联系 |
下列关于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
B.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 |
C.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D.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 |
2009年,“喜羊羊”和“麦兜”两大电影动画形象,相继从上海出发走向全国,赢得响当当的票房。近年来,上海在文化产业发展上着眼于体制机制的创新,形成了一派“八仙过海”、“热火朝天”的景象,被业内人士津津乐道。这一事例启示我们,促进事物发展必须 ( )
A.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
B.正确认识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树立创新意识 |
D.尊重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
观察漫画,“延伸了前人的路也是成功”,这是因为
A.延伸了前人的路比另辟蹊径更难 |
B.延伸了前人的路推动了事物发展 |
C.前人的经验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
D.我们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
下边图表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时间 |
发明产品 |
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需的时间 |
|||
二战前 |
照相机 |
112年 |
|||
电动机 |
65年 |
||||
电话 |
56年 |
||||
二战后 |
原子能 |
15年 |
|||
电视 |
5年 |
||||
激光 |
2年
|
下列体现了发展观点的俗语是( )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B.出门失火,殃及池鱼 |
C.邯郸学步 | D.唇亡齿寒 |
按照经济学的一般说法,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重要分析指标——基尼系数,超过0.4就表明进入了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状态,而一旦超过0.6则意味着“高度不平均”,可能发生社会动荡。这从哲学上表明
①矛盾双方的依存和转化都是有条件的 ②原因和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④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
“每个人象一轮明月,他呈现光明的一面,但另有黑暗的一面从来不会给别人看到”。和马克吐温这句名言包含相同哲理的是
A.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B.不相信任何人,无疑是自我封闭,永远得不到友谊和信任;而相信任何人则属幼稚无知,必定吃亏上当 |
C.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 |
D.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
建国以来,我国主要农作物的生产用种完成了6至7次的更新换代,每次品种更新的增产幅度都在10%以上。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 B.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
C.要与时俱进,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 D.要把事物看成变化发展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