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下列体现“初次分配也要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 )
①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②强化税收调节,整顿不合理的分配秩序
③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④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国是篱笆税是桩,拆了桩子篱散光。你添饭来我加桩,国富民强世代昌。”这条税收短信启示我们
A.税收的征收标准是通过法律形式予以确定的 |
B.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
C.税收具有强制性的基本特征 |
D.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
《乡村爱情》中女主人公之一王小蒙为人正直,开始时与父母经营豆腐作坊,后来雇佣工人成立豆腐制品厂,获得社会的广泛赞誉。王小蒙前后的收入包括:( )
①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 ②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
③按劳动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 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获得的收入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小明的爸爸是个体户,妈妈在该市的工商银行当营业员,爷爷奶奶在农村种责任田,他的叔叔是某民营公司的高管,年薪20 万。材料中小明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取得收入的相应分配方式分别是:
A.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
B.按劳动要素分配、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
C.按劳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劳分配 |
D.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
甲在国有企业工作,一年工资4万元;甲利用空闲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工资1万元;甲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甲出租住房,年收入1万元。甲一年的劳动收入为
A.4万元 | B.5万元 | C.6万元 | D.7万元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从社会管理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待解决的课题。
用经济生活中促进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如何应对流动人口的期盼?
中国的收入差距正从改革开放初期基尼系数0.20的高度平均,迅速扩大到目前基尼系数0.447,突破了国际公认的贫富差距0.40警戒线,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下列措施最能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是
A.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
B.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C.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国民收入 |
D.加强国家调节,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强化税收调节 |
关于上题中的个人所得税,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是以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为征税对象的税种 |
B.其纳税人仅指从我国境内取得收入的个人 |
C.是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 |
D.是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的一个税种 |
.某地一民营企业因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当地政府对该企业主以重赏,奖励50万元的别墅一套,并宣布此奖免征个人所得税。对该政府的做法,正确的评价是
A.税收是缴给国家的,该地政府作为国家机关有权这样做 |
B.该地政府这样做,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民营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
C.税收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确定的,该地政府说了不算 |
D.给民营企业主发重奖会加大收入差距,不利于社会公平和稳定 |
经国务院批准,自2010年12月1日起至31日,对尿素、磷酸氢二铵、磷酸二氢铵与磷酸氢二铵的混合物按35%的暂定税率征收出口关税,并征收75%的特别出口关税中。这体现了税收具有
A.强制性 | B.无偿性 | C.固定性 | D.自发性 |
2011年4月17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通知宣布,我国将加强对高收入者个税的征管,股权转让、房屋转让、利息股息红利成重点。上述做法有利于
①增加财政收入 ②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 ③缩小收入差距 ④维护社会公平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赵先生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工程师。月工资3500元、本月购买股票获得1200元、同时兼任一家三资企业的技术顾问月收入1900元、他还和妻子开了一家包子铺月获利2000元。赵先生总计月收入8600元。赵先生的收入中属于劳动所得共计
A.5500元 | B.5400元 | C.3500元 | D.4700元 |
经济增长是财政收入的基础,财政工作基本是围绕生财、聚财、用财三者进行的。“三财”之道,生财为根本,聚财要有度,用财讲效益。据此回答下题。
“生财”之道根本在于( )
A.调整分配政策,增加财政收入 | B.强化税收管理,堵塞税收漏洞 |
C.减少财政支出,增发国债 | D.发展生产,促进经济增长 |
从下图看出,决定将多少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的因素是( )
A.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 | B.家庭拥有财产的数量 |
C.社会消费风尚 | D.消费者的年龄及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