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各地水价“涨声一片”,围绕着新一轮水务改革亦产生了不少争论。某校高三同学围绕“水价的形成和水务改革”开展探究活动,现邀请你参与活动。同学们通过调查发现,某网站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激烈讨论:
甲方:水资源费之前价格是比较低的,水价不上调,实际付出的是环境代价和人们的健康代价。
乙方:水作为生活必需品要充分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其价格的调整需审慎稳妥,不可盲目一刀切。
同学们通过探究发现:本轮水价上涨的讨论多了一个新话题,水价上涨与洋水务的大举进入是否相关?已经有相当多的媒体认为洋水务是水价上涨背后的推手,水制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
(1)你是赞成甲方还是乙方观点?请结合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理由并就水价形成谈谈自己的看法。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在水制改革中怎样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取向?
今年以来,大蒜、绿豆、玉米、辣椒、苹果等农产品价格轮番暴涨,被网友戏称为“蒜你狠”、“豆你玩”、“玉米疯”、“辣翻天”、“苹什么”。经济分析师认为,今年农产品价格走势异常的原因有四:一是今年同期气温明显低于往年,蔬菜生长缓慢且产量明显下降。二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提高,进而带动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三是油价提高导致运输成本有所增加。四是不排除有游资利用前期干旱和低温题材炒作一些品种价格。
(1)材料中农产品价格的走势可能会对农民产生哪些影响?
(2)结合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的物价上涨轻松掀翻了很多的预期,呈现出“过五关,斩六将”之势!CPI从年初的1.5%连续闯关,破三、破四、破五,
一路仰冲至11月的5.1%,创下28个月以来的最高涨幅。在网民自发评选的年度汉字中,“涨”字呼声最高。
“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糖高宗”、“油你去”、“煤超疯”等网络热词迅速蹿红,紧随其后,土豆、鸡蛋、白酒、方便面、大米、棉花、羽绒服也纷纷加入涨价大军。
材料二 中国CPI创新高的背后潜藏着诸多因素。一方面,我国货币发行量始终呈上涨趋势,新增信贷也超出市场预期。同时,作为此轮全球经济危机中率先持续复苏的国家,也因此吸引了国际资金的涌入;另一方面,我国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大量游资热钱纷纷流向农产品领域,大肆炒作农产品,在11月份的CPI上涨因素中,食品价格上涨成为主因。其三,我国农产品重要产地今年连续遭到灾害天气导致农产品歉收以及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产品成本和需求都在上涨,也是推动使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材料三 揶揄戏谑之后,更多的是被逼迫出来的生存智慧,在腰包飞快瘪下去的同时,普通民众不得不与CPI展开一场“民间赛跑”。于是,催生了囤货抗涨的“海囤族”和节省开支的“抠抠族”。更有对抗CPI的终极秘笈“八戒”:戒驾、戒烟、戒酒、戒零食、戒逛街、戒在外吃饭、戒娱乐……换城消费、“赴港打酱油”也成为一种购物“新体验”。材料四 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提出将“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此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纷纷采取措施平抑物价,同时,央行也重拳出击,宣布自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自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遏制流动性泛滥之势。
(1)结合材料一、三,运用经济学知识,谈谈物价上涨特别是食品类价格上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影响价格因素的相关知识,分析物价上涨的原因
(3)结合材料四,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为抑制此轮物价上涨建言献策
材料一:2010年年初原油价格承2009年年末的国际原油市场走势,截至3月26日,2010年一季度原油最低价格为71.19美元/桶,最高价格为83.18美元/桶,一季度平均价格为78.66美元/桶,环比上升2.53美元/桶。据欧佩克统计:原油价格上涨需考虑一下几个因素:一是每年有约1%的新增探明储量;二是伴随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原油消费水平今后20年将上升到1.9%;三是开采的难度和成本越来越高,支撑油价升高;从长期来看,石油这一不可再生能源,其价格的上升是不可避免的。
(1)请你结合材料一分析一下油价上涨的原因
材料二:根据市场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油价上涨到5元/L,约有2%~4%的潜在消费者会放弃购车,而油价涨到6元/L,则有5%~8%的潜在消费者放弃购车。调查显示,近5成的车主表示将会减少汽车的使用频率。在被调查的潜在消费者中,44.1%的人表示将会推迟购车计划,32.9%表示将会选择小排量汽车,13.0%表示将会放弃购车计划,仅有10%表示没有任何影响。油的涨价让人们对汽车使用的另一燃油──柴油开始密切关注,需求量不断上升
(2)结合材料二分析一下价格变动是如何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
(3)你认为汽车产业如何应对高油价,使企业产业走出困境
某校同学在学习《经济生活》时,成立了课外兴趣小组,在市场和菜农中进行了2010年大蒜价格变动的调查与研究,搜集到了以下信息:
(1)2009年大蒜种植面积减少,大蒜产量急剧下降,直接导致了2010年的大蒜价格的上涨。
(2)民众普遍认为大蒜能够杀菌、提高身体免疫力,甚至能够避免感染甲流,这对大蒜价格的上扬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大蒜价格上涨,经销商们获得暴利,不少外行人也眼热起来,纷纷加入大蒜交易的行列,同时也出现了部分经销商大量囤积大蒜的现象。
(4)看到2010年大蒜价格喜人,很多蒜农已经在大量扩大大蒜的种植面积。
如果你是该小组成员,请你运用经济生活道理对以上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11.4%,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不管是在网络上还是各项民情调查中,公众对住房问题的“关注度”始终名列前茅。房价持续上涨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为了稳定房价,今年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调控房价的过快上涨。
(1)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房价上涨的原因?
(2)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为我国房价的稳定提三条建议?(言之成理,言之有理即可)
2010年春天,我国西南地区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灾,并有向湖南北蔓延之势,将严重影响水稻生产。预计2010年大米的销售价格也会略有上涨。大米价格的上涨,又带动了小麦等粮食价格的上涨。
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水稻价格的不断攀升对小麦等粮食价格产生的带动作用?
(2)水稻价格的不断上涨对于其他地区水稻种植业会带来哪些影响?
刘老师家离学校十余公里,上下班很不方便,因此想买一种交通工具——摩托车或电动车。通过市场调查,他发现汽油价格由原来的2.8元/升,涨到了现在的4.3元/升,而且价格还有上涨的趋势。而目前电的价格在0. 50元/度左右,据估算,每百公里摩托车耗油约2.2升,电动车耗电约6度。依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中的几种商品中,哪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哪两种商品是互补商品?为什么?
(2)你认为对刘老师来说购买摩托车和电动车那个更合算?为什么?。
(10分)材料一:2010年1―11月我国CPI走势图
注: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国际上通常把3%作为通胀警戒线。
材料二:漫画:感受不同
材料三 2010年5月,山东、江苏等7省试点建立低保、最低工资、基本养老金随物价水平变动而联动的动态调整机制。11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明确要求,各地区要尽快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1)解读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三中建立联动机制的依据。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有许多网站向网民征集一个字来总结2010的中国,结果“涨”字一马当先。回顾这一年,从“豆你玩”、“蒜你狠”,到“姜你军”、“苹什么”,再到“糖高宗”、“油你涨”,一系列网络热词,形象地把民间对于不断冲高的物价的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
材料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彭森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是指出:导致近期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有(1)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减少了城市郊区农产品种植面积,进而影响供应;(2)今年部分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特殊原因,一方面是今年以来气候条件不利,西南地区大旱、中东部地区持续低温,蔬菜、大蒜、绿豆的生产、供应受到较大影响;(3)另一方面,也有社会资金利用大蒜、绿豆等农产品产地集中、季节性强、产量下降、市场信息不对称等特点,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因素。(4)流通环节增多、运输成本增加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重要原因。
材料二:“蔷薇花总是有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阴云密布,当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增长,扩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藉此投入4万亿增加投资,使2008、2009两年经济总量“保8”目标得以实现,但通胀隐患也就此埋下。
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已经发生转变,过去防止经济下滑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矛盾,现在稳定价格过快上涨成为主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尽管经济正在回归正常轨道,但还没有完全到位,还有很大下行压力,中国经济增长仍然面临放缓风险。到11月,我国CPI高达5.1%,创下28个月新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宏观调控不再像两年前那样只需集中力量对付一个“敌人”,当前要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宏观调控的目标正由以往相对单一转向多元:既要稳增长,又要反通胀,还要调结构。
(1)运用《经济生活》原理,结合材料一分析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
五一刚过,全国各地掀起新一轮菜价上涨的“旋风”,绿豆、大蒜等农产品因价格涨幅过高而备受关注,“豆你玩”、“蒜你狠”也因此而得名。
请问:蔬菜、绿豆、大蒜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人们的消费需求和农产品生产供应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很多企业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机遇摩拳擦掌,却面临资金、技术等困难。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而且少数发达国家还垄断着低碳经济的核心技术,不愿意转让。为推动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国家强化政策支持,包括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研发投入抵扣所得税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国际合作等,从而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低碳商品上市初期,价格往往会高于同类非低碳商品,但最终其价格会下降。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阐释低碳商品价格下降的必然性。
材料一 2010年月31日,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发布,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连续7个一号文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年年有新政,支农力度不断加大,惠农成效不断扩大,开创了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多年难得的好局面。
材料二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句出自201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的话,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新生代农民工(即80后90后农民工)约占70%。
材料三 小张是一位80后农民工,他准备返乡自主创业。他的家乡在重庆某偏僻的农村,那里盛产富硒土豆,其制成品市场需求大,但由于缺乏相应技术,品种单一,质量差,经济效益低下。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什么关注“三农”工作?
(2)根据材料三,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为小张成功创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实验班必做)(12分)
近一段时间,许多地区粮、油和副食品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引起社会的关注,牵挂着共和国总理的心,当然也牵动了同学们的心。为此该班同学组织了一个“粮油价格波动研究”小组,并迅速开始了合作探究。
研究小组在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到许多值得深思的现象和观点:
①超市中,“金龙鱼、鲁花等食用油卖价已涨了8到10元。”目前每5升的食用油平均上涨的幅度都在10元左右。面粉价格也有所上调。“25公斤装的面粉价格由原来的52元一袋卖到了60元一袋。”,大米每斤平均约上涨3—4毛钱。
②我国粮食生产实现连续3年丰收,今年粮油供求总量平衡,库存充裕。这一波粮油价格上涨是在国家采取一系列惠农促粮政策后,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的背景下出现的。
③本轮粮油价格上涨,国际市场影响是始作俑者,国内流通领域闻风而动,涨价获益中绝大部分落入他们的腰包。农民在此次粮油价格上涨中实际收益并不多。根据材料请回答:
(1)为什么我国粮油丰收,价格还会上涨? (2分)
(2)在问卷调查中,研究小组发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粮油价格上涨,农民受益,好得很。”也有人认为“粮油是人们生活必需品,而且也是食品加工业的重要原料,如果粮油价格上涨,必然带动其他相关产品的价格,将严重影响人民生活,特别是低收入群体。”
请对以上两种观点进行评析。(4分)
(3)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就粮油价上涨问题,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对策。(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