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突触的结构,并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A、B一定是轴突,C可能是树突,也可能是轴突
②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3个突触
③分别刺激b、c点时,指针都偏转2次
④若将电流计连接在a.b两点,并刺激a.b间的中点,则由于该点两个接点距离相等,所以理论上指针不偏转
⑤递质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⑥若B受刺激,C会兴奋;若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假设图中含生长素(IAA)的琼脂块和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量相同,则一段时间后对a、b、c、d四个空白琼脂块中所含生长素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c>a=b>d B.a=c>b=d
C.c>a>b>d D.a>c>d>b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草场中灰仓鼠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最接近
A.50只 | B.42只 | C.92只 | D.160只 |
正常人体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 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
C.与特定分子结合起作用 | D.在发挥作用后仍保持活性 |
如图甲、乙分别表示同一细胞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正确( )
A.图乙的分泌物可能是某种激素 |
B.静息电位是指①②之间的膜内电位差 |
C.兴奋由图甲部位传导至图乙部位时,不需要消耗能量 |
D.图甲传导的兴奋在图乙部位将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
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 |
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
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 |
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 |
给健康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食盐水后,下列有关变化正确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
B.大鼠的排尿量增加 |
C.肾小管重吸收水能力增强 |
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 |
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错误的是( )
A.若①表示免疫分子,则①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 |
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等 |
C.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中的躯体感觉中枢 |
D.若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②的分泌量不仅仅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
如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由图可知( )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竞争激烈 |
B.图a中3个物种的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 |
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3有被排除的危险 |
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竞争激烈程度相等 |
脊神经的背根由传入神经纤维组成,具有传入机能;腹根由传出神经纤维组成,具有传出功能。将脊蛙(只破坏脑的活体)某脊神经的背根剪断,分别刺激其中枢端(靠近脊髓的一端)和外周端;取另一只脊蛙将腹根剪断,分别刺激其中枢端和外周端。预期4次的效应器表现正确的是( )
A.剪断背根,刺激背根的中枢端,效应器发生反应 |
B.剪断背根,刺激背根的外周端,效应器发生反应 |
C.剪断腹根,刺激腹根的中枢端,效应器发生反应 |
D.剪断腹根,刺激腹根的外周端,效应器不发生反应 |
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
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估计值
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估计值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下图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均表示液体,③中含较多的K+,④中含较多的Na+。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共同组成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
B.②与④之间应添加一个箭头,方向朝上 |
C.③的渗透压约为770kPa,④的PH约为7.35~7.45 |
D.④与③相比,蛋白质的含量较高 |
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增长率为0 |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
D.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 |
与运动前安静状态相比,马拉松运动员比赛结束时,机体内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 |
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pH由弱酸性变为强酸性 |
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糖 |
D.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机体散热量明显大于产热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