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蒸馏水,2、4、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1~4号试管中适量滴加斐林试剂,5、6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摇匀。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1、3、5号试管内都呈蓝色 |
B.3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 |
C.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其余试管内都呈蓝色 |
D.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5号试管内呈紫色 |
某高等生物基因型为AaBb,经减数分裂能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下图为其体内的某个细胞,则
A.该状态下的细胞发生了基因重组
B.②与④上的基因分离体现了分离定律
C.图中基因位点①②③④可能分别是A、b、B、b
D.该状态下的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其中②和③所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对下列相关数学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2中的温度在b时酶分子结构没有改变,只是活性较低 |
B.图1中在b、d段时用x射线照射可诱发基因突变,在a、c段时用秋水仙素处理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
C.图3中bc段和de段的变化都会引起C3含量下降 |
D.图4中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是相同的 |
下列有关细胞内部囊泡相关运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囊泡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 |
B.核糖体通过囊泡把肽链转移到内质网 |
C.内质网加工的消化酶借助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 |
D.胰岛素的外排需要囊泡的运输 |
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 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右图, 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B.Ⅱ1与Ⅲ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 |
C.Ⅱ3与Ⅱ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
D.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 |
设置不同CO2浓度,分组光照培养蓝藻,测定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果见下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d3浓度相比,d1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光反应生成的[H]多 |
B.与d2浓度相比,d3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多 |
C.若d1、d2、d3浓度下蓝藻种群的K值分别为K1、K2、K3,则K1>K2>K3 |
D.密闭光照培养蓝藻,测定种群密度及代谢产物即可判断其是否为兼性厌氧生物 |
已知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YYRR∶YYrr∶YyRR∶Yyrr∶YYRr∶YyRr=1∶1∶1∶1∶2∶2。按自由组合定律推测双亲的基因型是( )
A.YYRR×YYRr | B.YYRr×YyRr |
C.YyRr×YyRr | D.Yyrr×YyRr |
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
甲、乙两图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代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翻译过程的方向是从右到左 |
B.甲图所示的是翻译过程,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 |
C.乙图所示的是转录过程,其转录产物可以作为甲图中的模板 |
D.甲图和乙图中都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且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存在差异 |
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种群中的性比率一般为1:1,原因之一是( )
A.雌配子:雄配子=1:l |
B.含X 的配子:含Y 的配子=l:l |
C.含X 的精子:含Y 的精子=1:l |
D.含X 的卵细胞:含Y 的卵细胞=1:1 |
有关真核细胞中基因转录与翻译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个过程的完成都需要碱基互补配对
②两个过程的完成都需要运载工具
③两个过程都有水生成
④两个过程都以核酸作为模板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③④ |
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选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
A.1/9 | B.1/16 |
C.4/81 | D.1/8 |
艾滋病病毒(HIV)为逆转录病毒。但无法独立繁殖,其繁殖过程需要在活细胞内进行。其原
因不包括( )
A.需要活细胞提供核糖体和tRNA |
B.需要活细胞提供各种酶和ATP |
C.需要活细胞提供DNA |
D.需要活细胞提供各种原料 |
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l,Fl再自交得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和纯合子各占5/8、1/4 |
B.后一种方法所得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2/3 |
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
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