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等地发现了H7N9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病例。H7N9型禽流感病毒依靠其表面的糖蛋白与宿主细胞碰撞、融合感染宿主,通过神经氨酸酶将其从宿主细胞中游离出来去感染新细胞,达菲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TP脱去两个磷酸后是组成该病毒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之一
B.可用达菲或注入痊愈者血清治疗被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的人
C.H7N9型禽流感病毒能利用宿主细胞完成其基因的复制和表达
D.H7N9型禽流感病毒变异性较弱,其表面的类脂层属于生物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某对夫妇的一对染色体上的三对基因,A、b、D分别为甲、乙、丙三种病的致病基因,若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下列有关叙述中( )

①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②该夫妇所生子女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2
③该夫妇所生子女中不患病的概率为1/2
④甲、乙、丙三种病都可能在幼年期致死
⑤人群中乙病发病率一定低于甲病发病率
A.一项正确      B.两项正确     C.三项正确      D.都不正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②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
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④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适宜时间后搅拌和离心以上4个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是(    )

A.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
C.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D.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甲、乙、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酶1和酶2表示同一种酶
B.图乙所示过程在高度分化的细胞中不会发生
C.图丙过程需要tRNA,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
D.图丙中最终合成的四条肽链上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各不相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与眼色相关的基因用B、b表示,与体色相关的基因用A、a表示)

组合
P
F1

♀灰身红眼、♂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灰身红眼

♀黑身白眼、♂灰身红眼
♀灰身红眼、♂灰身白眼

A.果蝇的灰身、红眼是显性性状   
B.由组合②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雌果蝇中纯合的灰身红眼占1/16
D.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果蝇中黑身白眼占1/8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甲表示细胞中ATP反应链,图中a、b、c代表酶,A、B、C代表化合物;图乙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B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C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神经细胞吸收K+时,a催化的反应加快,c催化的反应被抑制
C.研究酶活性与温度关系时,可以选择H2O2和H2O2酶为实验材料
D.图乙中温度m比n时酶活性低,此时更有利于酶的保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甲和图乙是正常人体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图甲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内,图乙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质内
B.将图甲中的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单链占全部单链的7/8
C.图甲中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上
D.图乙中含有2种单糖、5种碱基、5种核苷酸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胰液中的蛋白酶的化学组成中含某放射性同位素,在胰腺细胞中该放射性同位素最先出现在下列何种生物膜系统结构中

A.核糖体 B.内质网 C.高尔基体 D.细胞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对迎春花进行插条生根的研究,其实验结果如图。其中1、2、3、4组分别是培养环境中2,4-D浓度为a、b、c和清水组的生根数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说明实验中2,4-D浓度关系为a<b<c
B.实验结果表明浓度b是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C.实验结果表明,植物体产生的2,4-D与生根有关
D.实验结果可说明,2,4-D对根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识别、黏着后,白细胞迁移并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皮细胞识别结合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使白细胞黏着
B.白细胞在血管内黏着、迁移需要消耗ATP
C.黏着、迁移过程中白细胞需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白细胞利用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氧气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特设计了甲乙两组实验,甲组中保留一定量的氧 气,乙组中没有氧气.底物均为葡萄糖,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小时测定一次两组中氧气和酒精的物质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右图。据此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

A.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为6:5
B.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5小时和第6小时无氧呼吸速率最快
C.统计甲发酵罐中酵母菌数量应采用标志重捕法
D.该实验证明向葡萄糖溶液中通人一定量的氧气可以提高酒精的产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一对近亲结婚的青年夫妇的遗传分析图,其中白化病由基因a控制,色盲由基因b控制(图中与本题无关的染色体已省略),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E细胞和F细胞的DNA数目都是23个
B.从理论上分析,图中H为男性的概率是1/2
C.该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患一种病概率为7/16
D.正常情况下,H个体和G个体的性别相同的概率为0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麦麦穗基部离地面的高度受四对基因控制,这四对基因分别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每个基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将麦穗离地27cm的mmnnuuvv和离地99cm的MMNNUUVV杂交得到F1;再用F1代与甲植株杂交,F2产生子代的麦穗离地高度范围是36~90cm,则甲植株可能的基因型为

A.mmNnUuVv
B.MmNnUuVv
C.mmNNUuVv
D.mmnnUuVv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植物在冬季来临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体内发生了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抗寒力逐渐增强.下图为冬小麦在不同时期含水量和呼吸速率变化关系图.据图推断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冬季来临过程中,自由水明显减少是呼吸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B.结合水与自由水含量的比值,与植物的抗寒性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C.随着气温和土壤温度的下降,根系的吸水量减少,组织的含水量下降
D.随温度的缓慢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逐渐减弱,有利于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一个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甲病基因以A或a表示,乙病基因以B或b表示,两对基因自由组合。Ⅰ1不携带乙病基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
B.Ⅱ6患乙病是由于等位基因分离的原因
C.可以推测出III13的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
D.Ⅲ12和Ⅲ13结婚,子女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1/36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生物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