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噬菌体感染实验示意图,先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接着用搅拌器搅拌使细胞外的噬体外壳与细菌分离,离心并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据此回答问题
(1)在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中,1944年__________在格里菲斯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找出了导致细菌转化的“转化因子”,1952年___________则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他们的实验中共同、核心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结果:
①用35S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上清液的放射性________(很高或很低),沉淀物的放射性__________(很高或很低);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有无检测到35S _______(有或无)。
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上清液的放射性__________(很高或很低),沉淀物的放射性_________(很高或很低),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有无检测到32P________(有或无)。
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时,分别用32P和35S对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做了如下表标记:
|
噬菌体成分 |
细菌成分 |
DNA |
标记32P |
31P |
蛋白质 |
32S |
标记35S |
结果产生100个子代噬菌体,它们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请分析回答:
(1)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应含有表中的________,其比例是____。
(2)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应含有表中的________元素。
(3)此实验证明了____是遗传物质。
(5分)科学家艾弗里用肺炎双球菌来探究遗传物质的问题。实验的材料:S型细菌、R型细菌、DNA水解酶、培养基、培养皿等,艾弗里等人先做了以下三组实验:
(1)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活细菌®R型菌落
(2)S型细菌荚膜中的多糖+R型活细菌®R型菌落
(3)S型细菌的DNA+R型活细菌®R型菌落+S型菌落
艾弗里等人发现实验步骤并不严密,于是又做了第四组实验,请按照(1)(2)(3)中的表达格式,写出第四组实验方法和结果: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肺炎双球菌具有的细胞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控制其性状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绝大多数生物的DNA是双链的,也有个别生物的DNA是单链的。下表甲乙丙是三种核酸的碱基种类及其数量比。请回答
(1)甲是______,乙是______,丙是______。
(2)如果某生物只有一种核酸丙,则该生物一定是______。
(3)如果一种生物的细胞有核膜,他含有的核酸是______。
(4)如果乙是某核酸分子的一条链,则另一条与之互补的链上的A+T/C+G的值为___,A+C/T+G的值为___。
实验题:
艾弗里为了证明S型肺炎双球菌中的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他将S型肺炎双球菌的①蛋白质、②多糖、③脂类、④DNA等一一分离出来,分别与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培养,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实验的设计思路是:把DNA、蛋白质等区分开,直接地、 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2)艾弗里在实验中,在用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的同时,还另设了一组是将S型细菌的DNA用DNA酶处理后再与R 型活细菌混合培养,设置这一组的目的是作 。
(3)艾弗里的实验检测结果是(选用①-④几个数字作答):能检测到R型细菌的是: ,能检测到S型活细菌的是: 。
(4)艾弗里的实验结论是: 才是遗传物质
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问题。
(1)为研究某病毒的致病过程,在实验室中做了如下图所示的模拟实验。
①从病毒中分离得到物质A。已知A是单链的生物大分子,其部分碱基序列为一GAACAUGUU一。将物质A加入试管甲中,反应后得到产物X。经测定产物X的部分碱基序列是一CTTGTACAA一,则试管甲中模拟的是 过程。
②将提纯的产物X加入试管乙,反应后得到产物Y。产物Y是能与核糖体结合的单链大分子,则产物Y是 ,试管乙中模拟的是 过程。
③将提纯的产物Y加入试管丙中,反应后得到产物Z。产物Z是组成该病毒外壳的化合物,则产物Z是 。
(2)若该病毒感染了小鼠上皮细胞,则组成子代病毒外壳的化合物的原料来自 ,而决定该化合物合成的遗传信息来自 。若该病毒除感染小鼠外,还能感染其他哺乳动物,则说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 。该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为 。
如下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一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
(1)该实验是 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验图解。
(2)该实验是在 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是证明 的化学成分。
(3)在对R型细菌进行培养之前,必须首先进行的工作是 。
(4)依据上面图解的实验,可以作出 的假设。
(5)为验证上面的假设,他们又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实验中加入DNA酶的目的是 ,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6)通过上面两步实验,仍然不能说明 ,为此他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该实验能够说明 。
分别选出下列各项内容:
(1)控制生物性状的主要物质是 。
(2)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
(3)大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
(4)生物性状的控制者是 。
(5)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
(6)马的遗传物质是 。
(7)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
(8)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
A.核酸 | B.DNA | C.RNA | D.DNA或RNA E.DNA和RNA |
下面为格里菲斯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的转化实验:①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②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③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④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并在小鼠体内发现活的S型细菌,分析回答:
(1)实验③说明 对小鼠无毒害作用;实验④说明在小鼠体内
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作用下可以转化为 。
(2)该实验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型中,必然含有促成这一转化的 。
(3)这一实验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若想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这一结论,应怎样设计实验: 。
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均为能感染烟叶使之出现感染斑的RNA病毒,都可因苯酚的处理而发生RNA与蛋白质的分离,由于亲缘关系很近,两者能重组其RNA和蛋白质形成“杂种”病毒感染烟草如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a为TMV的蛋白质感染,b为TMV的RNA感染,c为HRV的蛋白质感染,d为HRV的RNA感染,e为HRV的蛋白质与TMV的RNA杂交感染,f为TMV的蛋白质与HRV的RNA杂交感染)
(1)a与b,c与d结果不同,说明 。
(2)b与d结果不同,说明 。
(3)e中的杂交病毒感染后,在繁殖子代病毒的过程中,合成蛋白质的模板来自 ,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氨基酸由 提供。
(4)f中的杂交病毒感染后,繁殖出来的子代病毒将具有 的RNA和 的蛋白质。
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分别用32P和35S作了标记,如下表:结果产生的100个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
噬菌体成分 |
细菌成分 |
DNA |
标记32P |
31P |
蛋白质 |
34S |
标记35S |
(1)子代噬菌体的DNA应含有表中的 和 元素,各占 和 。
(2)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应有表中的 元素。
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基本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将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③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④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就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②对照,可得出什么结论?
(2)如果没有步骤③,能否得出格里菲思的结论——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中含有促成“R型活细菌转化成S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
(3)如果让你完成该实验过程,你认为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杜伯若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用低浓度的胰蛋白酶处理蜜蜂的染色体,结果只剩下一条能被龙胆紫染色的线,后用脱氧核糖核酸酶处理,这条线也不见了。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证明,染色体是由 和 组成的,理由是
。
(2)根据(1)的结论,结合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及生殖过程中的行为,论证“染色体是DNA的载体”。 。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理论上,上层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 。
(2)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层液的放射性含量 ,原因是 。
b. 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是否是误差的来源呢?理由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设计一个方法,来大量制备用32P标记的噬菌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