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调查得到某一树林生态系统各营养级和能量流动关系的图表。其中丁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总能量,Pn表示生物储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为J/cm2.a。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
Pg |
Pn |
R |
甲 |
62.8 |
25.6 |
37.2 |
乙 |
12.5 |
5.7 |
6.8 |
丙 |
464.6 |
186.3 |
278.3 |
丁 |
41.6 |
16.5 |
25.1 |
A.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以表示为 C→A→B→D |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即四个Pg之和 |
C.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率为19.9% |
D.在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可有可无 |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的箭头符号为能量的移动方向,单位为kcal/m2·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0%左右 |
B.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X)的部分能量 |
C.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少 |
D.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6% |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表示能量移动的方向,单位为kcal/(m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辐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 |
B.分解者可利用图中A的所有能量 |
C.当人们把生产者当做食物时,比起其他营养级,可获得更多的能量 |
D.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 |
有关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说法合理的是 ( )
A.营腐生生活,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
B.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
C.是食物链中的最高营养级 |
D.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同时释放能量,供绿色植物利用 |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在生态系统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循环 |
B.猫头鹰和黄鼬都捕食田鼠,猫头鹰和黄鼬有竞争关系 |
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SO2过多,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
D.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数量也增多从而抑制害虫种群的增长,这是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
右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和食物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戊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
B.该食物网中有6条食物链,丁占有4个不同的营养级 |
C.庚的个体数量锐减不会对丁的个体数量有影响 |
D.向该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 |
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生产者可以是真核生物,也可以是原核生物 |
B.消费者全是真核生物 |
C.分解者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
D.生产者和分解者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细胞水藻虽然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储存的能量和物质很少,因此不属于生产者 |
B.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异养生物都是消费者 |
C.蘑菇虽然可以作为人的食物,但不属于生产者 |
D.细菌都能分解植物的遗体,属于分解者 |
如图为某食物网,正确的叙述为( )
A.图中共有7条食物链 |
B.图中成分加上细菌、真菌即为生物群落 |
C.若能量传递率为20%,D每增重1g,则A被消耗25g |
D.当E减少时,短期内H的数量将增加 |
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
B. | 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
C. | 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
D. | 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 B. | 一定能固定 |
C. | 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 D. | 一定是植物 |
下图是某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止一个 |
B.丁和辛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 |
C.若丙种群数量下降1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
D.辛从食物链甲→丙→乙→丁→辛获得的能量最多 |
右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 |
B.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
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 |
D.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 |
为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组成 |
光 |
水草 |
藻类 |
浮游动物 |
小鱼 |
泥沙 |
|
生态 瓶编 号 |
甲 |
+ |
+ |
+ |
+ |
- |
+ |
乙 |
- |
+ |
+ |
+ |
- |
+ |
|
丙 |
+ |
+ |
+ |
+ |
- |
- |
|
丁 |
+ |
+ |
+ |
+ |
+ |
+ |
注:“+”表示有;“一”表示无。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 ,原因是 。
(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 。
(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 ,原因是 。
(4)根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① ;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