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美国的H.Boyer教授首次将人的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并获得表达,这是人类第一次获得的转基因生物,此文中的表达是指该基因在大肠杆菌
A.能进行DNA复制 |
B.能进行转录 |
C.能控制合成抑制生长素释放因子 |
D.能合成人的生长激素 |
从某海洋动物中获得一基因,其表达产物为一种抗菌体和溶血性均较强的多肽P1。目前在P1的基础上研发抗菌性强但溶血性弱的多肽药物,首先要做的是( )
A.合成编码目的肽的DNA片段 |
B.构建含目的肽DNA片段的表达载体 |
C.依据P1氨基酸序列设计多条模拟肽 |
D.筛选出具有优良活性的模拟肽作为目的肽 |
下图为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③ | C.①④②③ | D.①④③② |
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是否可以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只有通过检测与鉴定才能知道。下列检测与鉴定方法中错误的是( )
A.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检测受体细胞是否导入了目的基因 |
B.采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 |
C.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 |
D.做抗虫或抗病的接种实验检测转基因生物是否具有抗性以及抗性的程度 |
有人说:“转基因生物所转移的只是一两种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外源基因,它并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充其量只能说是具有某种新特征的同一物种”。上述说法中是否是“同一物种”,关键应该看转基因生物与原来的生物是否具有( )。
A.生殖能力 | B.地理隔离 | C.生殖隔离 | D.能否杂交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中,利用目的基因对受体细胞进行筛选 |
B.杂交育种中,利用病原体感染法筛选出F2中的抗病植株 |
C.细胞工程中,利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细胞 |
D.胚胎工程中,利用滋养层细胞做DNA分析鉴定性别 |
如图所示,若用两种识别切割序列完全不同的限制酶E和F从基因组DNA上切下目的基因,并将之取代质粒pZHZ1(3.7kb,1kb=1000对碱基)上相应的E—F区域(0.2kb),那么所形成的重组质粒pZHZ2( )
A.既能被E也能被F切开 | B.能被E但不能被F切开 |
C.既不能被E也不能被F切开 | D.能被F但不能被E切开 |
限制酶能识别特定的DNA序列并进行剪切,不同的限制酶可以对不同的核酸序列进行剪切。现用E、H、P三种不同的限制酶对一段大小6.2 kb的线状DNA进行剪切后,用凝胶电泳分离各核酸片段,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这3种不同的限制酶在此DNA片段上相应切点的位置是
某线性DNA分子含有5000个碱基对(bp),先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a完全切割,再把得到的产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完全切割,得到的DNA片段大小如下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a和b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酶与b酶切断的化学键相同 |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a和b切出的DNA片段不能相互连接 |
C.该DNA分子中a酶能识别的碱基序列有3个 |
D.仅用b酶切割该DNA分子至少可得到三种DNA片段 |
新技术的建立和应用对生物学发展至关重要。下列技术(或仪器)与应用匹配正确的是
A.PCR技术——扩增蛋白质 | B.显微注射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 |
C.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基粒 | D.花药离体培养——培育单倍体植物 |
下列有关基因工程诞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是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B.工具酶和载体的发现使基因工程的实施成为可能 |
C.遗传密码的破译为基因的分离和合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
D.基因工程必须在同物种间进行 |
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
B.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
C.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 |
D.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RNA |
基因工程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①使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③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否符合特定性状要求 ④提取目的基因
A.③②④① | B.②④①③ |
C.④①②③ | D.③④①② |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菌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 |
B.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 |
C.通常用一种限制酶处理目的基因的DNA,用另一种限制酶处理运载体DNA |
D.为育成抗除草剂的作物新品种,导入抗除草剂基因时只有以受精卵为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