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及育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太空种子”都能培育出高产、优质、高效的新品种 |
B.利用兰花的离体组织大规模培育兰花属于细胞工程 |
C.通过基因工程育种可获得抗逆性强的新品种 |
D.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一般不能正常结实 |
下图是科学家利用供体生物DNA中的无限增殖调控基因,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经限制酶处理后的目的基因与载体的黏性末端相同 |
B.Ⅰ是经特定抗原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 |
C.此种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涉及转基因及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
D.经检测和筛选后的Ⅱ,既能无限增殖又可分泌单克隆抗体 |
土壤农杆菌能将自身Ti质粒的T-DNA整合到植物染色体DNA上,诱发植物形成肿瘤。T-DNA中含有植物生长素合成酶基因(S)和细胞分裂素合成酶基因(R),它们的表达与否能影响相应植物激素的含量,进而调节肿瘤组织的生长与分化。据图分析,下列正确的是( )
A.当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值升高时,诱发肿瘤生根 |
B.清除肿瘤组织中的土壤农杆菌后,肿瘤不再生长与分化 |
C.图中肿瘤组织在不含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 |
D.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肿瘤组织生长与分化 |
某致病基因h位于X染色体上,该基因和正常基因H中的某一特定序列BclI酶切后,可产生大小不同的片段(如图1,bp表示碱基对),据此可进行基因诊断。图2为某家庭病的遗传系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基因特定序列中BclI酶切位点的消失是碱基序列改变的结果 |
B.II-1的基因诊断中只出现142bp片段,其致病基因来自母亲 |
C.II-3的丈夫表现型正常,其儿子的基因诊断中出现142bp片段的概率为1/2 |
D.II-2的基因诊断中出现142bp,99bp和43bp三个片段,其基因型为XHXh |
在转基因生物或其产品研究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研究道德,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把重组DNA的转移仅限制在遗传上具有特定缺陷的生物上 |
B.对用大肠杆菌作为转基因受体的菌株,限定必须使用在42℃便会死去的菌株 |
C.对外源DNA要进行认真选择,避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或过敏的蛋白质 |
D.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了安全性问题,要马上停止试验,并销毁重组生物 |
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的基因,并以质粒为载体,采用转基因方法培育出了抗枯萎病的金茶花新品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将重组质粒导入金茶花经常用显微注射的方法 |
B.将抗枯萎基因连接到质粒上,用到的工具酶仅是DNA连接酶 |
C.用叶肉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培育出的植株不能表现出抗枯萎性状 |
D.通过该方法获得抗枯萎病金茶花,产生的配子不一定含抗枯萎病基因 |
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流程是( )
①蛋白质分子结构设计 ②DNA合成
③预期蛋白质功能 ④据核苷酸序列推出脱氧核苷酸序列
A.①②③④ | B.④②①③ | C.③①④② | D.③④①② |
我国科学家发现控制水稻产量的基因OsSPL14,将其植入我国南方水稻后,其产量增加了10%左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导入了OsSPL14基因的水稻有可能合成出对人体有直接毒性或潜在毒性的蛋白质 |
B.该技术用到了三种工具酶: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载体 |
C.用DNA连接酶连接目的基因和质粒,其产物必定是载体与OsSPL14基因形成的重组DNA分子 |
D.植物细胞作为受体细胞时,可用氯化钙处理 |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凝血因子基因导入山羊受精卵,培育出了转基因羊。但是人凝血因子只存在于该转基因羊的乳汁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中凝血因子基因的碱基对数目,小于凝血因子氨基酸数目的3倍 |
B.将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重组DNA分子导入羊的受精卵时可用钙离子处理 |
C.在该转基因羊中,人凝血因子基因只存在于乳腺细胞,不存在于其他体细胞中 |
D.人凝血因子基因开始转录后,RNA聚合酶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 |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使人的脑啡肽多糖基因得以表达,其中合成有活性的脑啡肽多糖(糖蛋白)的受体细胞可以是( )
A.大肠杆菌 | B.肺炎双球菌 | C.念珠藻 | D.酵母菌 |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四个基本组件是( )
A.复制原点、抗生素基因、内含子、目的基因 |
B.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
C.目的基因、内含子、外显子、标记基因 |
D.荧光基因、复制原点、目的基因、抗生素基因 |
关于PCR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CR是体外复制DNA的技术 |
B.Taq酶是一种热稳定DNA聚合酶 |
C.PCR过程中只需要两个引物分子 |
D.PCR利用的是DNA双链复制原理 |
对下图所示黏性末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黏性末端是由三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产生的 |
B.图乙中的酶切位点在A与G之间 |
C.如果甲中的G发生突变,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仍能识别该切割位点 |
D.构建重组DNA分子所用的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分别作用于a处和b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