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是利用胚胎工程技术培育优质奶牛的主要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所表示的细胞不一定是受精卵 |
B.图中a过程包括卵裂、囊胚和原肠胚等阶段 |
C.应把③移植到处于发情状态的母牛的输卵管中 |
D.图示过程使用了细胞培养、胚胎分割、核移植等生物技术 |
试管苗、试管婴儿和克隆羊均属于生物工程的杰出成果,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都属于无性生殖,完全保持母本性状 |
B.均需在细胞水平进行操作 |
C.都充分体现了体细胞的全能性 |
D.都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
杜泊羊以其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等优点,被称为“钻石级”肉用绵羊。科研工作者通过胚胎工程快速繁殖杜泊羊的流程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了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需用雌激素对雌性杜泊羊进行处理 |
B.从卵巢中采集的卵母细胞可直接与获能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 |
C.为避免代孕绵羊对植入胚胎产生排斥反应,应注射免疫抑制剂 |
D.为了进一步扩大繁殖规模,可通过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同卵双胎 |
下列能准确表示高等动物胚胎发育顺序的是
A.受精卵→卵裂→原肠胚→囊胚→组织器官的分化 |
B.卵→卵裂→原肠胚→组织器官分化 |
C.受精卵→桑椹胚→原肠胚→幼体 |
D.受精卵→桑葚胚→囊胚→原肠胚→组织器官的分化 |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胚胎分割技术可以获得两个或多个基因型相同的胚胎 |
B.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成器官的培养基中不需要加入滋养层细胞 |
C.采集到的精子和卵细胞相遇即可发生受精作用 |
D.卵子受精的重要标志是在卵黄膜和透明带之间观察到两个极体 |
受精过程的顺序为
①第一次卵裂开始 ②释放第二极体 ③顶体反应 ④透明带反应
⑤雌、雄原核形成 ⑥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③②④⑤⑥① |
C.④⑤②①③⑥ | D.③④②⑤⑥① |
下列有关动物胚胎移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受孕母畜体内的早期胚胎能够移植 | B.受体母畜必须处于与供体母畜同步发情的状态 |
C.试管婴儿的受精过程在试管内完成 | D.超数排卵技术要使用一定的激素(例如孕激素) |
胚胎干细胞是全能干细胞,可定向诱导分化为各种细胞、组织、器官甚至于个体。胚胎干细胞研究的目的不包括
A.为烧伤病人植皮 | B.为肾病患者进行肾移植 |
C.为不孕者培育婴儿 | D.研究细胞分化机制 |
下列各组物质组成不全部属于哺乳动物胚胎的培养液成分的是( )
A.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激素 |
B.血清激素维生素有机盐 |
C.核苷酸维生素血清无机盐 |
D.有机盐维生素氨基酸生长素 |
下列有关生物工程中相关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工程改造或制造蛋白质,必须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来实现 |
B.动物细胞培养液中通常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生长素和肾上腺素等 |
C.胚胎移植中受体母畜必须处于与供体母畜同期发情的状态 |
D.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2011年9月8日报道,剑桥大学科学家利用实验鼠(二倍体)成功培育出单倍体胚胎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能够分化成各种组织和器官,因此这项成果意味着,科学家有可能可以准确地跟踪某一基因对动物性状的长期作用,这将提高基因研究的准确性.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单倍体胚胎干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所有细胞中都仅有一个染色体组 |
B.胚胎干细胞能够分化成各种组织和器官,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
C.单倍体胚胎干细胞最可能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形成的 |
D.二倍体细胞中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的表达具有掩盖作用 |
据报道,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医院的医生利用基因诊断和胚胎筛选技术,使得一对拥有乳腺癌家族病史的英国夫妇顺利孕育一名排除乳腺癌隐患的“设计婴儿”。这是英国政府放宽对人体胚胎筛选方面的限制后,首例防止乳腺癌遗传的“设计婴儿”。“设计婴儿”与试管婴儿相比,特有的技术环节是( )
A.体外受精 |
B.胚胎移植 |
C.基因检测 |
D.细胞核移植 |
下列关于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通常都需加入血清 |
B.胚胎移植中供体的主要职能变为只生产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胚胎 |
C.体外受精是指获得能量的精子和成熟的卵细胞在相应溶液中受精 |
D.试管婴儿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 |
下列关于ES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ES细胞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 |
B.ES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 |
C.ES细胞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
D.ES细胞是由原肠胚或原始生殖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 |
下图表示蛙的受精卵发育至囊胚过程中,几项指标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