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和C02,其活性位点上含有两个镍离子,在大豆、刀豆种子中含量较高,土壤中的某些细菌也能够分泌脲酶。实验室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了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M,并分别研究了培养液中Ni2+、Mn2+和尿素浓度对细菌M脲酶产量的影响(说明:研究某一项时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脲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且在内质网上加工使其与镍结合才具有活性 |
B.实验表明培养液中Ni2+和Mn2+对脲酶的影响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
C.细菌M合成脲酶需要尿素诱导,尿素的最适诱导浓度在0.4%-0.8%之间 |
D.凝胶色谱法分离脲酶时,脲酶比其他小分子蛋白质在凝胶柱中移动更慢 |
关于制备固体培养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制备固体培养基时可以加入琼脂 |
B.操作的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 |
C.待培养基冷却至50 ℃左右时进行倒平板 |
D.待平板冷却凝固约5~10 min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
产生标准形态菌落的细菌的最初数目和培养基分别是( )
A.一个细菌、液体培养基 |
B.许多细菌、液体培养基 |
C.一个细菌、固体培养基 |
D.许多细菌、固体培养基 |
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Ⅰ、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Ⅰ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注:“+”表示培养基中加入了这种物质,“-”表示培养基中没有加入这种物质。
A.甲、乙、丙都是异养型微生物 |
B.甲、乙都是自养型微生物,丙是异养型微生物 |
C.甲是异养型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型微生物 |
D.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型微生物、丙是异养型微生物 |
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在接种时不进行严格无菌操作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
A.将少许干酵母加入到新鲜的葡萄汁中 |
B.将毛霉菌液接种在切成小块的鲜豆腐上 |
C.将离体的植物叶片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 |
D.将土壤浸出液涂布在无菌的选择培养基上 |
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用移液管稀释菌液时,吹吸三次的目的是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 |
B.参与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菌种中只有毛霉是真核生物 |
C.海藻酸铀溶液浓度过高会导致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 |
D.用花菜提取DNA 时加入食盐和洗涤剂的目的分别是充分研磨和瓦解细胞膜 |
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接种法的操作错误的是 ( )
A.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 |
B.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液 |
C.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 |
D.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 |
下列关于《生物实践技术》中有关实验操作或说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果胶酶处理苹果泥时,为了提高出汁率,可采取用玻璃棒进行搅拌的措施 |
B.实验室制作葡萄酒时,葡萄浆不装满发酵瓶,留有1/3 空间,密闭发酵时要适时排气 |
C.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都需要在火焰旁进行 |
D.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应给予适当光照以促进愈伤组织的光合作用 |
下表为某培养基的配方,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培养基属通用培养基,可以鉴别出大肠杆菌 |
B.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拟核上有青霉素的基因 |
C.此培养基可以用于选育转基因大肠杆菌菌种的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中 |
D.此培养基可以用来检测自来水中细菌含量是否符合饮用水标准 |
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见下表。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1组 |
2组 |
3组 |
4组 |
土壤处理 |
灭菌 |
不灭菌 |
灭菌 |
不灭菌 |
|
湿润 |
湿润 |
较干燥 |
较干燥 |
A.探究的问题是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经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和3
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
D.预期结果是1、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组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地分解
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I、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I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粉状硫 10g |
K2HPO4 4g |
FeS04 0.5g |
蔗糖 10g |
(NH4)2SO 0.4g |
H20 100ml |
MgS04 9.25g |
CaCl2 0.5g |
I |
+ |
+ |
+ |
+ |
- |
+ |
+ |
+ |
Ⅱ |
+ |
+ |
+ |
- |
+ |
+ |
+ |
+ |
Ⅲ |
+ |
+ |
+ |
+ |
+ |
+ |
+ |
+ |
A.甲、乙、丙都是异养微生物
B.甲、乙都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C.甲是异养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微生物
D.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下表为培养某种微生物的培养基配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成分 |
NaNO3 |
K2HPO4 |
KCl |
MgSO4·7H2O |
FeSO4 |
(CH2O) |
H2O |
青霉素 |
含量 |
3 g |
1g |
0.5 g |
0.5 g |
0.01 g |
30 g |
1 L |
0.1万单位 |
A.依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
B.依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C.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是(CH2O),唯一氮源是NaNO3
D.若用该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则应除去(CH2O),再添加纤维素
在甲、乙、丙、丁四组相同培养基上分别接种正常的R型菌、正常的S型菌、加热杀死的S型菌、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正常的R型菌。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从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基中只有S型一种菌落 |
B.利用培养的细菌在小鼠体内转化时,R型菌先上升后下降 |
C.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正常的R型菌混合培养,可证明促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物质是S型菌的DNA |
D.甲、乙、丙三组可作为丁的对照组 |
不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各不相同。下列有关一种以CO2为唯一碳源的自养微生物营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 |
B.碳源物质也是该微生物的能源物质 |
C.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
D.水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