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
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
B.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 |
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个体比例都是3∶1 |
D.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 |
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宽叶杂交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比纯合显性和隐性品种的产量分别高12%和20%: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高产有茸毛玉米自交产生F1,则F1的成熟植株中()
A.有茸毛与无茸毛比为2:1 B.有9种基因型 C.高产抗病类型占l/4 D.宽叶有茸毛类型占1/2
白粒玉米自交系与黄粒玉米自交系进行杂交得F1全是黄粒玉米,F1自交所结果穗上同时出现了黄色籽粒和白色籽粒。对F2出现两种颜色不同的子粒的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A.由于F1是杂合子,其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 |
B.F1能产生两种雄配子和两种雌配子,受精作用后产生三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后代 |
C.F1黄粒玉米包含有白色玉米的隐性基因,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分离后,受精作用中两隐性基因纯合而出现白色子粒性状,因而出现了两种不同颜色的籽粒 |
D.玉米的黄色对白色为显性,F1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重组,因而产生了白色籽粒性状 |
紫色企鹅的羽毛颜色是由复等位基因决定的:Pd——深紫色、Pm——中紫色、Pl——浅紫色、Pvl很浅紫色(近于白色)。其显隐性关系是:Pd>Pm>Pl>Pvl(前者对后者为完全显性)。若有浅紫色企鹅(PlPvl)与深紫色企鹅交配,则后代小企鹅的羽毛颜色和比例可能是( )
A.1中紫色:1浅紫色 |
B.1深紫色:1中紫色 |
C.2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 |
D.1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1很浅紫色 |
大约在70个表现正常的人中有一个白化基因杂合子。一个表现型正常,其双亲也正常,但有一白化弟弟的女人,与一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子婚配。问她所生的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A.1/140 | B.1/280 | C.1/420 | D.1/560 |
将某杂合子(Aa)设为亲代,让其连续自交n代,从理论上推算,第n代中杂合子出现的几率为
A.1/2n | B.1- 1/2n | C.(2n +1)/2n+1 | D.2n+1/(2n+1) |
将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与aa的个体杂交,得F1后,自交得F2,再将F2自交得F3,在F3中,出现的基因型AA:Aa:aa的比是
A.3:2:3 | B.3:4:3 | C.5:2:5 | D.1:2:1 |
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让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得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不抗锈病占植株总数的
A.1/4 | B.1/6 | C.1/8 | D.1/16 |
种植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1∶3。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 )
A.7∶6∶3 B.5∶2∶1 C.3∶2∶1 D.1∶2∶1
人工建立一个数量足够大的果蝇实验群体,全部个体为杂合子,雌雄个体数量相当。已知隐性基因纯合致死。观察群体中隐性基因的淘汰过程并建立数学模型,预测该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曲线应该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果蝇黑身与灰身为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让纯合灰身果蝇和纯合黑身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果蝇;F1果蝇自由交配产生F2。选择F2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后代中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为
A.1:1 | B.2:1 | C.3:1 | D.8:1 |
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A.10/19 | B.9/19 | C.1/19 | D.1/2 |
下图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5号和11号为男性患者。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且致病基因一定在常染色体上 |
B.若7号不带有致病基因,则11号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于2号 |
C.若7号带有致病基因,10号产生的配子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3 |
D.若3号不带致病基因,7号带致病基因,9号和10号婚配,后代男性患病的概率是1/18 |
下图为一家族的遗传系谱,已知该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Ⅲ7和Ⅲ10婚配,生下了一个正常女孩,他们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A.5/12 | B.3/8 | C.1/4 | D.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