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生物的遗传不能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解释的是( )
A.人类 | B.玉米 |
C.蓝藻 | D.大豆 |
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可加深对以下哪一项的理解
A.等位基因分离 |
B.雌雄配子数目相等 |
C.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且结合的机会相等 |
D.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
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某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便合子致死(注:AA,XaXa,XaY等均视为纯合子)。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若F1代雌蝇只有一种表现型,则出现了某种纯合致死基因,让F1代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A的频率为多少
A.1/16 | B.1/11 | C.1/8 | D.10/11 |
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最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的是( )
A.F2的表现型比为3∶1 |
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
C.F2基因型的比为1∶2∶1 |
D.测交后代比为1∶1 |
一批基因型为AA与Aa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1∶3。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
A.3∶2∶1 B.7∶6∶3 C.5∶2∶1 D.1∶2∶1
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基因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的是( )
A.F2表现型的比为3:1 |
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
C.F2基因型的比为1:2:1 |
D.测交后代比为1:1 |
将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后代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曲线可表示豌豆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
B.由图可知,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连续自交提高所想获得的某种纯合品系的比例 |
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很多 |
D.c曲线可表示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 |
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遗传因子组成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
下列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双亲表现正常,不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 |
B.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
C.人类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既没有色盲基因,也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
D.男性色盲不传儿子,只传女儿,但女儿可以不显色盲,却会生下患色盲的外孙 |
下列各项依次采用哪种方法最适宜( )
①鉴别一只羊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
④检验杂种基因型的方法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
B.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
C.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
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
C.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 1 |
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
在下列实例中,分别属于相对性状和性状分离的是( )
①狗的长毛与卷毛
②兔的长毛和猴的短毛
③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④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
⑤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有矮,数量比接近1∶1
⑥圆粒豌豆的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分别占3/4和1/4
A.③⑥ |
B.①④ |
C.②⑤ |
D.③④ |
下列说法正确是
A.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
C.D和D,D和d,d和d都是等位基因 |
D.性状分离是指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隐性和显性的后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