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某雌雄异株二倍体植物的一对常染色体上含有一对等位基因A、a,该对同源染色体由于某种原因易发生片段的缺失(缺失部分不含有A和a基因),含有缺失染色体的配子不能正常发育。现有两株个体染色体组成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现将个体l和个体2做杂交,产生一个基因型为AAA的三倍体,则该个体的形成一定是____ (个体1,个体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而产生了含A的配子。
(2)产生的基因型为AAA三倍体是 (个体1,个体2)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产生含有两个A的配子,与含有1个A的正常配子受精而产生。
(3)取个体l和个体2的体细胞,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幼苗,对幼苗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分别得到个体1和个体2的四倍体植株,再将两个四倍体植株进行杂交,则后代F1的基因型为 。
豌豆的花色中紫色对白色为显性。一株杂合紫花豌豆连续白交繁殖三伐,则子三代中开白花的豌豆植株与开紫花的豌豆植株的比例为
A.7:9 | B.7:15 | C.l:3 | D.9:15 |
豌豆和小麦的高茎对矮茎均为显性。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豌豆间行种植,另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小麦间行种植。自然状态下,从矮茎植株上获得的F1的性状是 ( )
A.豌豆和小麦均有高茎和矮茎 |
B.豌豆均为矮茎,小麦有高茎和矮茎 |
C.豌豆和小麦的性状分离比均为3∶1 |
D.小麦均为矮茎,豌豆有高茎和矮茎 |
豌豆种皮的灰色A对白色a是显性,现将F1(杂合子)种植并连续自交。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F1植株上种子的种皮都是灰色 |
B.F2植株上种子的种皮灰色∶白色=3∶1 |
C.F1植株上种子的胚有三种基因型 |
D.F2植株上种子的胚是纯合子的可能性是1/2 |
已知一批豌豆种子中胚的基因型为AA与Aa的种子数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胚的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 ( )
A.3∶2∶1 B.4∶4∶1
C.3∶5∶1 D.1∶2∶1
已知绵羊角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关系如下表,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是 ( )
基因型 |
HH |
Hh |
Hh |
父本表现性 |
有角 |
有角 |
无角 |
母本表现性 |
有角 |
无角 |
无角 |
A.若双亲无角,则子代全部无角
B.若双亲无角,则子代全部有角
C.若双亲基因型为Hh,则理论上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1
D.绵羊角的性状遗传不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下图中P和Q表示某精原细胞的两个DNA分子,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上,P1和Q1为DNA片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和Q可能来自同一条染色体上DNA分子的复制 |
B.若该精原细胞无突变发生,则P1和Q1的碱基序列和碱基种类一定相同 |
C.P′和Q′的形成常发生在四分体时期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
D.P′和Q′的形成可以使一条染色体上出现等位基因 |
玉米子粒的颜色分为紫色和黄色两种,分别受B和b基因控制。种植基因型为Bb和bb的玉米,两者数量之比是3:1,若两种类型的玉米繁殖率相同,则在自然状态下,随机交配的下一代中基因型为BB、 Bb、bb的个体数量之比为
A.3:3:7 B.9:30:25 C.6:2:1 D.61:2:1
下列关于科学史中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
B.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假说—演绎法 |
C.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模型建构法 |
D.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 |
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设基因为A、a)的遗传家系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Ⅱ2是携带者的概率是1/2或2/3
B.欲确定该病的遗传方式,可以诊断Ⅰ2个体是否携带致病基因。
C.如果Ⅰ2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D.若Ⅱ1的体细胞含有1个致病基因,Ⅱ2和Ⅱ3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4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 :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①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②F1形成的两种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③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④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
⑤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 ⑥F1体细胞中各基因表达的机会相等
A.①②⑤⑥ | B.①③④⑥ | C.①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④⑤⑥ |
下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的过程中细胞内DNA数目加倍 |
B.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通常在丁时期 |
C.丙→戊的过程中不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
D.戊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相等 |
下列是有关生物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属于假说—演绎法的“提出假说” |
B.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 |
C.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
D.在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藓类的叶片薄,可以直接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
已知玉米有色籽粒对无色籽粒是显性.现将一有色籽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不确切的是( )
A.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
B.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C.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
D.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三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