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太湖发生的“蓝藻事件”,向人们敲响了环保的警钟。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元素过多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水体中这些元素的主要来源有 。
(2)从结构上看,蓝藻属于一种单细胞 生物,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能够大量繁殖,而占据水体上层空间,导致下层水草因 而生长衰弱,甚至死亡。蓝藻过度繁殖又会造成水中溶氧量下降。其原因是 。
(3)某兴趣小组拟对上述现象进行模拟,共设计了三组实验:
第一姐:玻璃缸内的池塘水含有一定浓度的含磷洗涤剂;
第二组:玻璃缸内的池塘水含有与第一组相同浓度的无磷洗涤剂;
第三组:玻璃缸内只有池塘水。
三组实脸的玻璃缸内液体量相同并置于相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在一段时间内观察并记录水体变化情况。
预测三组实验的结果有何不同?
②分别说明设计第二组、第三组实验的目的。
水稻种子中70%的磷以植酸形式存在。植酸易同铁、钙等金属离子或蛋白质结合排出体外,是多种动物的抗营养因子,同时,排出的大量磷进入水体易引起水华。
(1)磷元素除了形成植酸外,还可以出现在下列分子或结构中(多选)。
A. |
核糖 |
B. | |
C. |
核糖体 |
D. |
核膜 |
(2)种植芦苇能有效抑制水华的发生,表明芦苇与引起水华的藻类关系是。
(3)植酸酶可降解植酸,在谷物类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4)酵母菌中植酸的活性较高。下图是从不同类型酵母菌的发酵液中提取植酸酶的工艺流程。
据图回答:
① 植酸酶(Ⅰ/Ⅱ)属于分泌蛋白。
② 若植酸酶Ⅰ和Ⅱ的肽链组成不同,其差异体现在。
③ 提纯的植酸酶需做活性条件测定。右图为测定结果。
图中的自变量可为(答一种);
因变量可以通过测定来表示。
(5)为从根本上解决水稻中的高植酸问题,可将植酸酶基因导入水稻,
培育低植酸转基因水稻品种。下图是获取植酸酶基因的流程。
据图回答:
① 图中基因组文库(小于/等于/大于)文库。
② B过程需要的酶是;过程中(可以/不可以)使用同一种探针筛选含目的基因的菌株。
③ 目的基因Ⅰ和Ⅱ除从构建的文库中分离外,还可以分别利用图中。
和为模板直接进行扩增,该过程中所用酶的显著特点是。
(6)已获得的转植酸酶基因水稻品系植酸含量低,但易感病,下图为选育低植酸抗病水稻品种的过程。图中两对相对性形状分别由两对基因控制,并独立遗传。
采用上图育种过程,需从代开始筛选,经筛选淘汰后,在选留的植株中低植酸抗病纯合体所占的比例是。选留植株多代自交,经筛选可获得低植酸抗病性状稳定的品性。
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出现某种有毒物质中毒现象。请回答:
(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过量的。导致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草生长的环境中缺少和这两种非生物因素。
(2)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组,理由是。甲组水样中的O2含量于乙组的,理由是。
(3)如果居民中毒是由于蓝藻中的某种有毒物质经食物链的传递引起的,这类食物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