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含有氮、磷的污水对水生生物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含有氮、磷的污水阻碍藻类的生长和繁殖,进而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 |
B.含有氮、磷的污水阻碍藻类的生长和繁殖,但有利于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 |
C.含有氮、磷的污水促进藻类植物的大量繁殖,但会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 |
D.含有氮、磷的污水促进藻类植物的大量繁殖,有利于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 |
据报载,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类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绝灭的下述原因中主要的是 ( )
A.干旱少雨,饮水缺乏 | B.天敌过多,大量被捕食 |
C.食物不足 | D.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 |
CCTV“人与自然”节目报道,1998年8月湖北省麋鹿自然保护区将一只雄麋鹿和七只雌麋鹿放生保护区,回归大自然,经过一年来的追踪观察,这些麋鹿已经适应野生生活。根据以上材料请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2003江苏高考题)( )
A.若无意外灾害,这些麋鹿将发展成为一个自然种群 |
B.这些麋鹿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显然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C.可以预见,该麋鹿种群发展过程中种群密度将增大 |
D.该种群发展过程中要受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
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 |
B.农业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低 |
C.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
D.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 |
物种入侵已成为破坏我国部分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如水花生本是我国从国我引进作为饲养动物的青饲料,现在却成为危害极大的杂草,水花生进入我国后的种群增长曲线符合( )
某生物小组考查一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在稻田分蘖期间,农民拔草、治虫;然后排水进行搁田(亦称“烤田”);稻谷收获之后,有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稻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农民拔草、治虫目的是使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 |
B.搁田时排出的水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 |
C.搁田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 |
D.焚烧稻秆可促进物质循环,实现能量高效利用 |
下列关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工湿地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生物作用,实现了水质净化 |
B.湿地植物的主要作用是为水体提供丰富的氧,有利于微生物分解 |
C.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就是指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 |
D.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有利于湿地依靠自然演替恢复生态功能 |
某研究机构研究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实验结果见下图。其中P表示磷;N表示氮;COD表示化学需氧量(代表水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氧气消耗量)。据图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A.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有一定净化作用 |
B.人工湿地对污水中的N去除效果好于P |
C.8一11月份流经人工湿地的污水中N和P的减少都是同步的 |
D.从12月分COD的曲线变化分析,浮游 |
动物的取食作用对污水有一定净化作用
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下图为人口自动调控图(注: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自然界中,人口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理由是 (2分)。
(2)由图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
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_________
(3)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人口增长过快,因此控制我国人
口的关键是控制人口的 ,我国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_________ ____。
(4)若此图表示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则从图可看出,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灭鼠方案
(2分)。参照该法,据所学知识,写出防治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
。
下图是某地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
(2)下列有关人工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使废物资源化 |
B.减少了化肥等工业产品的投入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
C.抵抗力稳定性低于自然生态系统 |
D.人占有主导地位,是其他生物生存的基础 |
(3)蘑菇和蚯蚓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
(4)下图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农田中某一地段蚯蚓数量的变化,在图中B点时,蚯蚓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 型。K值的含义是 ,如果环境条件发生改变,该值 (填“能”或“不能”)发生改变。
广州南沙区拥有 200 多公顷的湿地面积,是多种候鸟南下过冬的重要栖息地,被誉为广州的“南肾”。但是近年来多项大型石油化工项目落户南沙,引起环保专家对南沙自然环境的关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的破坏不会影响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B.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
C.南沙湿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长时间保持不变 |
D.南沙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受严重破坏,物种会大量减少,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
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根木原因是( )
A.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 B.蛋白质的多种多样 |
C.物种的多样性 |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
人类在生产活动中,要避免大自然的惩罚,应具有的观点和正确做法是( )
①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法制观念 ②只有讲究生态效益,才能有稳定的经济效益
③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④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⑤保护并大量发展对人类有利的物种,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种群
⑥保护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禁止采伐树木 ⑦要保护池塘生态系统,应禁止捕鱼
⑧加强动物资源保护,首先要禁止任意捕杀动物,再就是要保护好动物生活所需要的自
然环境 ⑨进行自然保护的惟一手段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⑩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有效手段
A.①③④⑤⑦ | B.①②④⑧⑩ | C.①⑤⑥⑦⑨ | D.①②⑤⑦⑨ |
污染是指对人或其他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一种环境变化。污染的种类很多,根据污染物主要的种类不同,可将污染分为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
(1)艾滋病是由于感染了 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属于病原体污染,破坏人体的 。系统的 细胞,使机体逐渐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病原体,因此极易感染健康人不易患的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控制艾滋病流行的有效措施包括 。除了以上措施外还需确立
的公共卫生政策,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宣传、关爱患者、提高公民的公共卫生意识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下图是表示水体溶氧量变化的有关曲线。
①曲线A表示 曲线,曲线B表示 曲线,曲线C表示 曲线。
②据图分析,Cp点的数值大小与水体的污染程度有怎样的关系? 。
(3)从原始的采猎文明和早期的农业文明发展到近代的工业文明,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已相当严重,导致了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平衡破坏等~系列生态危机。为了能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我们人类必须改变观念,建立新的文明,那就是
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