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下列关于生理活动过程中一些物质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成熟的过程中,果实内乙烯/生长素的值下降
B.由适宜光照转入黑暗环境,叶绿体中的ATP/ADP的值上升
C.切除甲状腺后,小狗血液中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的值上升
D.质壁分离的复原过程中,洋葱表皮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值下降
来源:2015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5月理综训练生物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气孔是植物叶表皮组织上的小孔,由两个保卫细胞围绕而成,为气体出入叶片的门户。研究表明,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开启;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为验证此结论,北京某中学生物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1)请完成该实验,并回答问题。
材料:蚕豆植株、0.3g/mL蔗糖溶液、清水、光学显微镜、玻片等
步骤:①把蚕豆植株放在湿润的空气中光照一段时间后,取蚕豆叶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
②向装片滴加_______,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气孔开放;再向装片滴加,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气孔关闭。
本实验的原理是:当_____________时,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开启;反之,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
(2)气孔开放程度可用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导度越大,说明气孔开放程度越大。右侧表格是在研究“水分对苜蓿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为一个月实验期间多次测量的平均值),请回答问题。

①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推测气孔导度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是;从气孔开闭角度分析土壤含水量影响光合作用的原因是: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含水量越高,
②7月23日,小组同学对生长于不同含水量土壤的两组苜蓿净光合速率进行测量,结果如右图所示。

在土壤含水量为8.0条件下,14:00时叶片的气孔导度(大/小/等)于16∶00时;图示时间范围内,苜蓿体内有机物总量最多的时间点为,两组苜蓿气孔导度最接近的时间点大约在左右。

来源:2015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第二次模拟理综生物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维持静息电位主要依靠K外流
B.Na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无机盐离子之一
C.细胞内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
D.该细胞膜表面可能存在胰岛素的受体
来源:2015届全国高三最后一次模拟(II卷)理科综合生物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气孔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入口,它的开闭受保卫细胞控制。保卫细胞失水,则气孔逐渐关闭,保卫细胞吸水,则气孔逐渐开放。某同学将同一部位的蚕豆叶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使表皮分别置于清水、0.3g/mL蔗糖溶液、0.3g/mL KNO3溶液和95%的乙醇溶液中。图15甲表示实验开始时气孔开放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分别测定四种溶液中气孔的开放度变化,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图乙所示的四条曲线,分析回答:

(1)形成d曲线的原因是
(2)曲线b和曲线c对应的溶液分别是。曲线b表示保卫细胞发生了;曲线c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孔的变化情况是,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更新:2022-09-0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载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肝脏细胞膜上葡萄糖的转运载体是蛋白质
B.基因表达过程中氨基酸的运载工具是tRNA
C.醋酸菌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D.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常用载体是质粒
  • 更新:2022-09-0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分)基础填空题
(1)生物膜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生物大分子是以为基本骨架。DNA是以为基本骨架。
(2)葡萄糖可以口服,也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细胞。蔗糖是否可以口服?是否可以通过静脉注射?

(3)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中,使不同密度的DNA在试管中的位置不同,出现不同条带,使用的方法是
(4)矿工中常见的职业病——硅肺,是(填“吞噬细胞”或“肺泡细胞”)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
(5)下列物质或结构中可能含尿嘧啶U的是
①启动子 ②密码子 ③内含子 ④终止子 ⑤线粒体 ⑥核糖体 ⑦RNA聚合酶 ⑧与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6)将线粒体置于蒸馏水中,会吸水破裂。你认为线粒体的内膜、外膜破裂情况是(填“内膜先破裂”、“外膜先破裂”或“同时破裂”)
(7)鉴别动物细胞的死活,常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上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该方法称为,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也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请再举一例检测CO2的方法
(8)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模型构建是生物学教学、研究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属于模型。
(9)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对于生物的新陈代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孝感高中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甲表示某生物膜结构,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请据图回答:

(1)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细胞膜是__________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这个模型认为_________是膜的基本支架。
(2)若图甲表示的是细胞膜,则在膜外侧还应该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有外界病菌侵入细胞时,细胞膜通过它进行识别
(3)若图甲表示人体成熟红细胞膜,则表示葡萄糖运输的是图甲中的 ,葡萄糖的运输方式符合图乙中曲线
(4)若某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细胞内、外该物质浓度变化符合图丙,则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为 ,所需要的条件是
(5)维生素D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分别是图甲的 图乙的
(6)从功能上来说,细胞膜是一层______ ______膜,与生物膜的这种功能特点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上12月联考生物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就下列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在脂肪的鉴定中,常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这是因为
(2)在盛有10ml 3%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新鲜的发芽的小麦种子研磨液时,试管中有大量气泡生成,将点燃的卫生香插入试管,火焰变得明亮,这个实验证明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
(3)若利用小麦的根毛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
(4)某同学用0.5g/mL的蔗糖溶液做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结果是质壁分离明显,但不能复原,原因是
(5)如图所示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黑藻叶细胞的细胞质环流示意图(图中的箭头表示细胞质环流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①为了看到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状态,最好选图中的____作为参照物。

②根据图中细胞核位置和箭头方向可知,实际上黑藻细胞中细胞核的位置和细胞质环流的方向分别为

A.细胞核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B.细胞核位于液泡的左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C.细胞核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
D.细胞核位于液泡的左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

③为什么黑藻叶片是做细胞质流动的观察实验的理想材料?____________、

  • 更新:2022-09-0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将带“皮”的幼嫩的茎纵切后插入两烧杯中,如图所示。已知b侧的细胞壁比a侧的细胞壁薄,伸缩性相对较强。判断30分钟后可能出现的形状变化是

  • 更新:2022-09-0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家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和钾离子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用含有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细胞外液对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右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Na+和K+进入神经细胞内都是主动运输方式
B.由图中三条曲线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高低的关系是a<b<c
C.由图中三条曲线可知细胞外液中钠离子浓度可以同时影响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峰值
D.若持续降低细胞外液中钠离子的浓度,最终可能使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无法产生动作电位
  • 更新:2022-09-0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时,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 更新:2022-09-0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人体细胞膜上分布有葡萄糖转运体家族(简称G,包括G1、G2、G3、G4等多种转运体)。

(1)G在细胞中的合成,经过加工后,分布到细胞膜上。
(2)由上图分析可知,葡萄糖通过的方式运输进入上述两种细胞。研究表明,G1分布于大部分成体组织细胞,其中红细胞含量较丰富。G2主要分布于肝脏和胰岛B细胞。两种转运体中,G1与葡萄糖的亲和力,保障红细胞在血糖浓度时也能以较高速率从细胞外液摄入葡萄糖。当血糖浓度增加至餐后水平(10mmol/L)后,与红细胞相比,肝脏细胞增加很多,此时肝脏细胞摄入的葡萄糖作为储存起来。同时,血糖浓度的增加,也会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增多。
(3)研究表明,G3分布于脑内神经元细胞膜上,G4主要在肌肉和脂肪细胞表达。人体不同的组织细胞膜上分布的G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这种差异既保障了不同的体细胞独立调控葡萄糖的,又维持了同一时刻机体的浓度的稳定。
(4)肿瘤细胞代谢率高,与正常细胞相比,其细胞膜上G1的含量。临床医学上可用G1含量作为预后指标。

  • 更新:2022-09-0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吞噬细胞中溶酶体发挥作用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以胞吞形式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B.溶酶体与吞噬体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C.吞噬细胞识别并吞噬细菌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范畴
D.以囊泡的形式包裹细菌,避免细菌内有毒物质对细胞的伤害
  • 更新:2022-09-0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动物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原理图——这种运输方式被称为协同运输(主动运输的一种),下列关于该原理图分析正确的是[()

A.小肠腔中的钠离子浓度要低于小肠细胞内
B.动物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时直接利用ATP提供能量
C.细胞吸收葡萄糖时不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
D.钠钾泵可以水解高能磷酸键
来源:2016届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考高三12月调研考试生物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1表示小肠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情况.为进一步探究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与细胞内、外液葡萄糖浓度差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图2实验(记作甲):锥形瓶内盛有130mg/dL的葡萄糖溶液以及生活的小肠上皮组织切片.溶液内含细胞生活必须的物质(浓度忽略不计).实验初,毛细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向左缓缓移动,5min起速率逐渐加快,此时,锥形瓶内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为amg/dL.

(1)图1显示:曲线AB段、BC段,小肠细胞吸收葡萄糖方式依次属于 .分析CD段变化原因可能是载体失活而不是载体饱和,理由是:当载体饱和时, 而使细胞内浓度升高,这与事实矛盾.
(2)图2锥形瓶红色液滴的移动直接显示瓶内 含量的变化.
(3)为验证5min时造成红色液滴移动速率加快的直接因素,需要设计一个对比实验(记作乙):乙实验装置的不同之处是5min 时用呼吸抑制处理小肠上皮组织.假定呼吸被彻底阻断,预期结果:①实验开始5min时,液滴移动情况是:实验甲突然加快,实验乙 ;②葡萄糖溶液浓度变化情况是:实验甲 实验乙
(4)若用相等质量的成熟红细胞替代小肠上皮细胞,红色液滴移动情况是

来源:2015-2016广西钦州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高三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生物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