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鱼鳔是一种半透膜。若向鱼鳔内注入适量的20%蔗糖溶液、排出鱼鳔内的空气,扎紧开口,将其浸没在盛有10%蔗糖溶液的烧杯中,下列能正确表示烧杯内蔗糖溶液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是:
扩散作用实验装置如附图,甲乙两管的口径相同,半透膜只允许葡萄糖分子通过,淀粉分子无法通过,当达到扩散平衡是,下列有关甲、乙两管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管中水位高度低于乙管 |
B.甲管中葡萄糖浓度低于乙管 |
C.甲管中淀粉浓度高于乙管 |
D.两管的葡萄糖浓度皆为8%,淀粉皆为4% |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可以通过代谢产生极少量的一氧化氮分子。一氧化氮是一种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它在血管壁的平滑肌细胞中能够激活某种酶,将三磷酸鸟苷(GTP)转化为环状一磷酸鸟苷(cGMP),使得平滑肌细胞舒张,有扩张血管作用。请分析一氧化氮进入平滑肌细胞的方式和GTP含有高能磷酸键的个数分别为
A.自由扩散 2 | B.自由扩散 3 |
C.主动运输 2 | D.主动运输 3 |
下表是人体成熟红细胞与血浆中的K+和Mg2+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比较,据表分析不确切的是( )
A.鱼滕酮对K+和Mg2+的载体生理功能均有抑制作用 |
B.乌本苷抑制K+载体生理功能而不影响Mg2+载体的生理功能 |
C.鱼滕酮抑制ATP的合成从而影响K+和Mg2+的运输 |
D.正常情况下血浆中K+和Mg2+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 |
下列物质进出细胞的实例中,不需要载体协助,但需要消耗能量的是( )
A.植物根细胞从土壤溶液中吸收NO3-、K+ |
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胆固醇、维生素D |
C.肾小管上皮细胞向原尿中分泌K+、NH4+ |
D.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 |
(多选)用完全相同的培养液,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在二者吸水速率几乎相同的情况下,72小时后培养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发生了如下表的变化(表中数据为72小时后溶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占开始时的百分比)。分析下表能得出的结论是( )
A.不同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是不同的 |
B.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 |
C.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032-吸收量大,对Ca2+吸收量小 |
D.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呈正相关 |
(多选)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相符的是( )
A.若②代表物种丰富度,则X可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
B.若X表示第一营养级拥有的能量总量,则①可能代表次级消费者的数量增加 |
C.若X表示ATP,则①可能代表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
D.若X表示新物种,则②可能代表地理隔离 |
下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是根毛细胞的细胞膜,通过中耕松土可促进b物质的吸收
B.若是线粒体膜,b和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O2 、CO2
C.若是肝细胞膜,进食后3~4小时,C代表的激素胰岛素将会增多
D.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性
利用药物抑制细胞呼吸,对下列过程影响最大的是( )
A.氧气进入肺泡细胞 | B.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
C.水进入红细胞 | D.二氧化碳进入叶肉细胞 |
阴雨连绵的天气使雨水浸泡了小麦地,则下列生理作用最可能不会因此降低的是( )
A.小麦:根部吸收的Ca2+叶中的Ca2+ |
B.小麦:土壤中的K+白菜中K+ |
C.微生物:NH3HNO3 |
D.微生物:NO2-N2 |
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在溶液中能形成一个渗透系统,其中起“半透膜”作用的是:( )
A.细胞膜以内的物质 |
B.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
C.细胞膜以内液泡膜以外的所有物质 |
D.细胞壁以内的物质 |
小肠吸收氨基酸是通过 ( )
A.主动运输被吸收到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 |
B.协助扩散被吸收到小肠绒毛内的毛细淋巴管中 |
C.自由扩散被吸收到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 |
D.主动运输被吸收到小肠绒毛内的毛细淋巴管中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
B.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
C.大肠杆菌吸收K+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 |
D.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才能进入细胞,并消耗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