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态园的面积为40hm2,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仓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20只作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00只,其中发现6只带有标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农场仓鼠的种群密度约为4000只/hm2 |
B.仓鼠在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密度大 |
C.此种方法可以调查该地的物种丰富度 |
D.生态园防治鼠害可以提高生产者到其他生物的能量传递效率 |
下列属于群落层次的是( )
A.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 B.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 |
C.水池中大鲈鱼和小鲈鱼的分布 | D.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
在无人为因素的干扰下,群落演替的总趋势一般为( )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
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一种群年初时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
下列相关实验操作中,叙述错误的是( )
A.用血球计数板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先滴加培养液,然后让盖玻片一端先接触培养液,再慢慢放下 |
B.若取样前未轻轻振荡试管,则从试管上部取样会使实验数据偏小 |
C.为了便于计数,培养后期可以先稀释再计数 |
D.实验结束后,将血细胞计数板浸泡、冲洗后晾干 |
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是不同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关于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以“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 |
B.以“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 |
C.以“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种群增长不受自身密度制约 |
D.以“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近于零 |
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
如图分别表示某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和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 |
B.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时,该种群数量将达到最大值 |
C.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F点,AC段可看成是“J”型增长 |
D.根据“J”型增长数学模型Nt=N0λt,知种群呈“J”型增长时其增长率不能用图乙表示 |
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不需要设置对照组,不需要做重复实验 |
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
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
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
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
下列对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中,至少有一种不能独立生活 |
B.寄生生物属于异养生物,寄主可能是异养生物,也可能是自养生物 |
C.竞争在种内与种间普遍存在 |
D.捕食可发生在动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之间 |
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
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
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
下列关于下图该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
B.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相等 |
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 |
D.若该种群在C点时的数量为10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0 |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
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上层吸出培养液计数且没有振荡试管 |
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
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