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
某同学拟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
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
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
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A.可在每天的不同时间从培养瓶中吸出等量的培养液进行计数 |
B.培养液和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 |
C.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
D.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培养瓶轻轻震荡几次 |
农业上为了有效地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方法来治理,性引诱剂治理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昆虫性别比例 | B.降低昆虫的出生率 |
C.增加昆虫的死亡率 | D.改变昆虫的年龄组成 |
下图中曲线Ⅱ表示的是牛被引入某孤岛后的种群数量变化。如果当初被引入的是羊,则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
A.I | B.Ⅲ |
C.IV | D.V |
种群的指数增长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
A.在该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 |
B.该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比其它种群优越得多 |
C.环境资源是无限的 |
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 |
图示某种小型淡水鱼迁入新的湖泊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该曲线可以得出
A.t3时该种小型淡水鱼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
B.t2时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环境中逐渐消失 |
C.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的环境中呈“J”型增长 |
D.该种鱼在新湖泊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t1时该鱼数量的两倍 |
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最可能的原因是
A.种群处于衰退期 | B.种群内雄性多于雌性 |
C.种群死亡率超过10% | D.种群结构太复杂 |
某同学在对一块5 000 m2的野生草坪进行野外调查时,选取了5个样点,每个样点4 m2,发现5个样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15、14、17、12。可估算出这块草坪中这种草药株数为
A.15 000 | B.16 250 | C.17 500 | D.70 000 |
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
B.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同的 |
C.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 |
D.任何一个群落中的物种,都不可能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 |
今年年初以来,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和重庆西南五省市持续严重干旱。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目前许多地区旱情已经得到了缓解,从群落演替类型分析,请问遭受旱灾的土地恢复至原状的过程属于( )
A.原生演替 | B.次生演替 |
C.先进行原生演替,再进行次生演替 | D.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同时进行 |
地衣是自然界常见的生物,以下关于地衣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衣比苔藓有更强的适应性,所以在初生演替中先是地衣阶段,然后才是苔藓阶段
B地衣是两种生物的共生体,是生物与生物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C地衣中真菌以藻类的有机物为营养来源,两者形成寄生关系
D地衣在生态系统中只属于生产者
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
B.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 |
C.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 |
D.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
下图分别表示甲、乙两地人口的女性年龄组成图(设性别比例=1.0)。横轴表示年龄,纵轴表示各年龄段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预计甲地的人口增长率会加大 |
B.设甲地人口平均年增长率为a,人口基数为X,则n年后的人口总数为X + an |
C.若乙地实施晚婚政策,但每个育龄妇女生出人口数不变,则出生率也不变 |
D.若乙地的平均寿命增大,出生率不变,则在和平年代,人口增长率将会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