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已成为遭受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有400多种,其中有50余种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全球最具威胁的外来生物。每年紫茎泽兰等11种主要外来入侵生物给中国造成经济损失高达570多亿元人民币。外来入侵生物( )
A.能增加当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
B.迁入新环境后,均会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型增长 |
C.种群增长均不受当地环境条件的限制,种群密度无限增大 |
D.均不能与当地其他物种形成捕食关系 |
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不相同 |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弱 |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③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 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A.①③⑤⑥ | B.②③⑤⑥⑦ | C.②⑤⑥⑦ | D.②④⑤⑥⑦ |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将保持不变 |
B.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种群密度 |
C.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
D.人类活动一般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 |
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 |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
C.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也有差异 | D.在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首先很快就会长满小灌木,成为灌木丛 |
B.群落若不遭受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就不会出现演替现象 |
C.组成加拉帕戈斯群岛的13个主要岛屿的鸟类各自形成独立的种群基因库,且这13个基因库的差别将越来越大 |
D.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结构逐渐复杂,植被光能利用率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保持相对稳定 |
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
C.由于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导致第5年到第9年种群数量减少 |
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
下列有关于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有利于产量提高 |
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上下波动,因此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 |
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 |
D.预测一个国家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 |
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内互助有利于种群的发展,种内斗争不利于种群的发展 |
B.种群密度越大,其种群数量就越多,种内斗争也就越激烈 |
C.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
D.群落演替都会出现一个相对稳定的顶级群落 |
下图表示某肉牛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捕杀肉牛的最佳时期为第20年 |
B.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
C.在10~20年时间内,该种群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 |
D.在10~20年时间内,该肉牛的种群数量仍呈上升趋势 |
将两种仓谷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混合在一个容器中,于不同环境中培养,结果如下图,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①在面粉中饲养 ②在捣碎的麦粒中饲养
A.①中锯谷盗的种群增长速度逐步降低 |
B.拟谷盗和锯谷盗在不同环境中的竞争能力不同 |
C.同一环境下两种群数量变化不同与物种的遗传因素有关 |
D.②中当拟谷盗的数量约170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A.宜将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 |
B.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
右下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增长速率为0 |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在d点之后 |
C.阻止蝗虫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
D.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