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并定期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检测计数。请回答:
装置编号 |
A |
B |
C |
D |
|
装置容器内的溶液 |
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mL |
10 |
10 |
5 |
5 |
无菌水/mL |
- |
- |
5 |
5 |
|
活化酵母菌液/mL |
0.1 |
0.1 |
0.1 |
0.1 |
|
温度(℃) |
25 |
10 |
25 |
10 |
(1)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所探究的课题是 。
(2)分析此实验中无关变量有 。(至少列举2个)
(3)实验中对酵母菌计数可采用 法,在吸取培养液进行应需振荡试管,原因是
(4)在用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对某一稀释50倍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大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16,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 个。
(5)实验结束后,血球计数板的清洗方法是 。
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要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
A.种群数量和密度 | B.种群的年龄组成 |
C.种群的性别比例 | D.出生率和死亡率 |
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在此过程中 ( )
A.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 B.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化 |
C.群落优势种无明显变化 | D.森林形成后苔藓会消失 |
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的许多活动影响群落的演替 |
B.人类可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下 |
C.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某些自然因素 |
D.人类的活动对群落的演替均是具有破坏性的 |
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 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
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
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
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
大熊猫活动地区,大熊猫的K值正在变小,其主要原因主要不是
A.大熊猫本身的适应性正在减弱 |
B.大熊猫生活的区域范围正在大大缩小 |
C.大熊猫的专项食物正在大幅减少 |
D.大熊猫栖息的环境正在遭到不断的破坏 |
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其性别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A.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B.影响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
C.维持正常生命活动,调节内环境的稳态 |
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 |
由于捕猎的原因,在19世纪末北方象海豹的种群已经下降到了20只。其后,由于人工圈养该种群又回升到超过了30000只。整个过程( )
A.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 B.减少了遗传的多样性 |
C.有助于种群进化 | D.扩大了种群的基因库 |
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
C.由于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导致第5年到第9年种群数量减少 |
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
下列有关于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有利于产量提高 |
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上下波动,因此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 |
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 |
D.预测一个国家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 |
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内互助有利于种群的发展,种内斗争不利于种群的发展 |
B.种群密度越大,其种群数量就越多,种内斗争也就越激烈 |
C.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
D.群落演替都会出现一个相对稳定的顶级群落 |
下图表示某肉牛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捕杀肉牛的最佳时期为第20年 |
B.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
C.在10~20年时间内,该种群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 |
D.在10~20年时间内,该肉牛的种群数量仍呈上升趋势 |
将两种仓谷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混合在一个容器中,于不同环境中培养,结果如下图,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①在面粉中饲养 ②在捣碎的麦粒中饲养
A.①中锯谷盗的种群增长速度逐步降低 |
B.拟谷盗和锯谷盗在不同环境中的竞争能力不同 |
C.同一环境下两种群数量变化不同与物种的遗传因素有关 |
D.②中当拟谷盗的数量约170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