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
1 |
5 |
9 |
13 |
17 |
21 |
25 |
29 |
33 |
37 |
成虫数/只 |
6 |
10 |
28 |
71 |
131 |
207 |
270 |
302 |
327 |
341 |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形增长
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量的统计,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
1953年 |
1973年 |
1984年 |
1996年 |
叶面积指数(cm2/cm2) |
2.48 |
6.61 |
11.28 |
17.76 |
光能截获率(%) |
20.3 |
42.3 |
88.9 |
95.9 |
有机物积累量[t/(hm2·a-1)] |
1.50 |
14.52 |
23.88 |
26.00 |
(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截获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对该地区某时间的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样方法识别并记录各物种的名称来测定群落的________,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________状况,以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
(4)如图是1953~1996年间该生态系统生物量(有机物量)统计图,据图你可以得出的生物量演变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
B.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 |
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④→⑤过程中,云杉逐渐成为优势种 |
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
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
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
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
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
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 |
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 |
关于群落及其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一定能形成森林 |
B.演替过程中,因灌木较为高大而取代草本植物 |
C.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
D.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
生态学家对某岛屿的社鼠种群数量和性比率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图(曲线表示种群数量,柱形图表示性比率),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秋季更有利于该岛屿社鼠种群的繁殖 |
B.社鼠种群数量与性比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 |
C.当社鼠种群数量处于高峰期时雌性明显多于雄性 |
D.性比率通过影响年龄结构间接影响种群数量 |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
B.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
C.通常情况下,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损耗的能量就越多 |
D.农田弃耕后形成了一片杂草地,该杂草地与农田相比抵抗力稳定性降低了 |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种群及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并决定了生物的进化方向 |
B.只有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
C.被捕食者大多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利于种群的发展 |
D.研究种群间差异的关键是它们能否出现地理隔离和形成生殖隔离 |
以下是对相关生态系统的研究。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Ⅰ.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
(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法。
(2)该湿地态系统总面积为250 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 000头,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Ⅱ.果园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
(3)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信息素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雄虫,可破坏其种群____________。
(4)科研人员对板栗园内的栗瘿蜂和长尾小蜂的数量进行了连续5年的检测,结果如图。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
(5)如果不对果园土壤进行管理,果树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木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与灌木混生等阶段的演替。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从种间关系的角度作答)。
Ⅲ.某红树林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关系如图所示。
(6)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生物成分F表示________。
(7)请写出图中涉及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
某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一群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图中曲线(纵坐标为翅的长度,横坐标为个体数)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昆虫的性状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
C.在生存斗争中,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 |
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 |
某同学在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 |
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
C.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 |
D.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 |
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草原类型 |
草甸草原 |
典型草原 |
荒漠草原 |
植物总种数 |
160 |
100 |
80 |
平均种数(种数/平米) |
20 |
18 |
10 |
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 |
2000 |
900 |
200 |
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 |
25.0 |
49.1 |
78.0 |
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
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
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一定大于典型草原
D.由表可知荒漠草原旱生植物丰富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