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未吃早餐,到第4节课时,下列有关他体内血糖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 | B.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加 |
C.胰高血糖素抑制了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 D.胰高血糖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
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机体处于不同的外界环境或生理状态时,体内的一些组织、器官、系统的功能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是人体并不会因此而失去稳态。据图示推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血液中②的含量变化对①、③的分泌起调节作用,此种调控机制为激素间的协同作用。 |
B.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会不断变化,导致该变化的原因是由于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结果。 |
C.当人处于悲伤、紧张等感知刺激下,易受病毒感染,这一作用机理是神经系统分泌的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系统,使人体免疫能力下降。 |
D.由图2可知:稳态的实现是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之间通过细胞产生的神经递质、激素联系的。 |
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是( )
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 | B.牛奶被饮入胃中 |
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 | 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 |
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试以大白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为观察指标,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分析。
(1)材料和用具: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两组。甲状腺激素溶液,蒸馏水,灌胃器,耗氧量测定装置,小动物活动测定仪等。
(实验提示:给药途径为每日灌胃,给药剂量和仪器操作不作考试要求,室温恒定)
(2)方法与步骤:
(3)结果预测与分析:
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 B.合成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 |
C.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 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
肝脏在人体健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内的一个巨大的“化工厂”。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据统计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为1.2亿,感染率高达60%。请回答:
(1)肝脏里有一种数量较多的枯否氏细胞,它既是肝脏的“卫士”,也是全身的“保护神”,它能吞噬、消化病原微生物,这种免疫方式叫做 免疫。
(2)白蛋白
A.和免疫球蛋白(G)的比值(A/G)是肝功能检查的一项重要指标。白蛋白是在肝脏细胞中制造的,当机体被病毒感染,肝功能会受损,白蛋白的产生就会减少。若某人感染了乙肝病毒,则A/G会(填“增加”或“下降”)。 (3)若上图为肝脏的局部结构模式图:①正常情况下,血管B端与A端的液体相比,浓度增加的物质是等;当某人患肝炎时,血液中明显增加的酶是;②健康人饭后半小时肝组织内葡萄糖移动的方向主要体现为。 A 1.2 |
B.1.3 | C.4.3 | D.3.4 |
(4)若上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则 三处的液体可代表内环境的构成;“胖头娃娃”奶粉是由于其蛋白质含量几乎为零,长期食用后将直接导致上图中 (填字母)处液体的渗透压下降,使 (用图中数字表示)回流速度减慢,从而出现组织水肿等现象。
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①小腿抽搐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尿毒症 ④组织水肿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
B.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 |
C.细胞内、外的、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
D.运动后、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
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1结构和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 |
B.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太少会使A液和C液减少 |
C.3中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 |
D.C液中可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
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不会出现的反应是
A.体表温度有所下降,而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
B.骨骼肌和肝脏细胞中线粒体活动加强 |
C.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含量上升 |
D.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 |
脊髓从胸段折断的病人,出现大小便失禁的原因是
A.大小便活动不受脊髓控制 |
B.大脑不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 |
C.脊髓灰质失去反射功能 |
D.排尿、排便的信息不能传导到脊髓、 |
肾小管与周围毛细血管间的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如果流经肾小管原尿中的葡萄糖浓度明显提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量将会
A.增加 | B.减少 | C.不变 | D.不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