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运动时,神经支配同侧肢体屈肌舒张活动和伸肌收缩活动协调进行。下图表示传入神经纤维的轴突末梢释放兴奋性递质,引起伸肌运动神经元兴奋和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的机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屈肌和伸肌运动神经纤维上均发生膜电位的反转 |
B.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上不能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
C.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受刺激释放抑制性递质 |
D.完成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由三个神经元构成 |
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可能在 ( )
A.细胞体 | B.轴突 | C.突触间隙 | D.树突 |
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
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后,Na+和K+同时内流 |
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抗体和神经递质均具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四类物质都是( )
A.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
B.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
C.由活细胞产生的,成分都是蛋白质 |
D.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
如图表示人体排尿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为脊髓部分结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⑤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 |
B.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 |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
D.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尿意 |
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
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方式形成突触 |
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 |
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 |
下图所示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M、N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 |
B.a点兴奋时,膜内电位a点为正、b点为负 |
C.神经递质存在于②中,⑤处液体属于组织液 |
D.经④释放的神经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N的兴奋 |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如图是其发病机理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
B.抗a抗体可以与物质a及乙酰胆碱受体发生非特异性结合 |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结合减少 |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时,Na +外流使膜外电位高于膜内电位 |
B. |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 |
C. |
神经递质在载体蛋白的协助下,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
D. |
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神经细胞 |
下列能感受化学信息的感受器是 ( )
A.雄蛾头部的触角 |
B.鲫鱼身体两侧的侧线 |
C.响尾蛇鼻眼间的颊窝 |
D.皮肤中的压力感受器 |
下图表示一个神经元在一次兴奋后,将信号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并使之产生相应反应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Ⅰ兴奋时膜内为负电位 |
B.Ⅱ处比血浆含较少的蛋白质 |
C.Ⅱ处神经递质的作用效应是使III抑制 |
D.Ⅱ处神经递质的作用效应是使Ⅰ兴奋 |
下列关于神经肌肉(肌肉指骨骼肌)接点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个骨骼肌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核 |
B.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 |
C.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 |
D.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
关于突触结构及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某些腺体细胞 |
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状态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
C.突触后膜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
D.人类短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
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
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
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
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