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1/6 |
B.乙图细胞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条 |
C.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
D.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W、aXW两种 |
自然状况下,鸡有时会发生性反转,如母鸡逐渐变为公鸡,已知鸡的性别决定为ZW型,且WW个体不能成活。如果性反转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并产生后代,后代中母鸡和公鸡的比例是
A.1:0 | B.1:1 |
C.2:1 | D.3:1 |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下图所示)。由此可以推测( )
A.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位于Ⅲ片段上,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
B.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位于Ⅰ片段上,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位于Ⅰ片段上,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
D.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位于Ⅱ片段上,女性患病率等于男性 |
在下列果蝇的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是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
下列关于伴性遗传方式和特点的说明中,不正确的是( )
A.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女性发病率高;若男性发病,其母、女必发病 |
B.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发病率高;若女性发病,其父、子必发病 |
C.伴Y染色体遗传:父传子,子传孙 |
D.伴Y染色体遗传:男女发病率相当;也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 |
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在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他用这只果蝇与野生型红眼果蝇进行杂交(实验I),结果Fl全部为红眼。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雌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果蝇中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1:1。这种现象不能用孟德尔的理论完全解释清楚。于是他继续做了下表所示的实验(Ⅱ、Ⅲ):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II可视为实验I的测交实验,其结果表明F1红眼雌果蝇为杂合子 |
B.实验III是实验I的反交实验,正反交结果不同可确定其不属于核遗传 |
C.实验III的结果表明野生型红眼雄果蝇的精子只有一半含有控制眼色的基因 |
D.对实验I、II、III最合理的解释是控制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
人类的卷发对直发为显性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遗传性慢性肾炎是X染色体上的遗传病。有一个卷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女人与直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男人婚配,生育一个直发无肾炎的儿子。这对夫妻再生育一个卷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孩子的概率是( )
A.1/4 | B.3/4 |
C.1/8 | D.3/8 |
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
B.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
C.女儿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 |
D.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 |
长翅红眼雄蝇与长翅红眼雌蝇交配,产下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残翅白眼雄蝇。已知翅长、眼色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在没有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与亲代雌蝇参与受精的卵细胞一同产生的三个极体,其染色体组成及基因分布正确的是(A一长翅,a-残翅,B一红眼,b一白眼)( )
A.③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 |
遗传学检测两个人的体细胞中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发现,甲为AaB,乙为AABb。甲缺少一个基因的原因不可能为( )
A.基因突变 | B.染色体数目变异 |
C.染色体结构变异 | D.可能是男性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人群中的红绿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②属于XY型性别决定类型的生物,XY(♂)个体为杂合子,XX (♀)个体为纯合子
③人类红绿色盲基因b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既无红绿色盲基因b,也无它的等位基因B
④女孩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红绿色盲基因是由父方遗传来的
⑤男性红绿色盲基因不传儿子,只传女儿
A.③④⑤ | B.①②④ |
C.②④⑤ | D.①③⑤ |
果蝇的黑背对彩背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黑背纯合子致死;红腹对黑腹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一只彩背红腹雄蝇和一只黑背黑腹雌蝇杂交,所产生的子代中( )
A.彩背红腹雄蝇占1/4 |
B.黑背黑腹雌蝇占1/4 |
C.雄蝇中红腹和黑腹各占1/2 |
D.雌蝇中黑背和彩背各占1/2 |
某种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昆虫,若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刚毛(D)对截毛(d)为显性,D和d位于性染色体上,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昆虫是雌性,其基因组成是AaBbXDXd
B.A(a)与B(b)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若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该个体将产生4种生殖细胞
D.若该昆虫与黑身残翅截毛的个体杂交,后代雌性可能是灰身残翅截毛
已知鸡的芦花性状为显性,非芦花为隐性,其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纯种芦花雄鸡与纯种非芦花雌鸡交配,产生F1,让F1互交,F2雌性中芦花鸡与非芦花鸡的比例是( )
A.3:1 | B.2:1 |
C.1:1 | D.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