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用X射线处理使第2染色体上的含显性斑纹基因PB的区段易位到W染色体上,再将雌蚕与白体雄蚕交配,其后代凡是雌蚕都有斑纹,凡是雄蚕都无斑纹。这样有利于去雌留雄,提高蚕丝的质量。这种育种方法依据的原理是( )
A.基因突变 | B.基因重组 |
C.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 D.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
某研究学习小组以“研究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子课题,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下列调查的遗传病与选择的方法最合理的是( )
A.白化病,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 B.红绿色盲,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
C.软骨发育不全,在市中心随机抽样调查 | D.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随机调查 |
某女孩是红绿色盲患者,其母亲是血友病患者,医生在了解这些情况后,不需做任何检查,就能判定该女孩的父亲和弟弟的表现型是( )
A.两者都是色盲患者 |
B.两者都是血友病患者 |
C.父亲是色盲患者,弟弟是血友病患者 |
D.父亲是血友病患者,弟弟是色盲患者 |
右图是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3与4号个体为异卵双胞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与5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完全相同,3与4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可能不同 |
B.若4是色盲患者(XbXb),3和5正常,则他们一定是色盲基因携带者 |
C.若3与4的第三号染色体上有一对基因AA,而5的第三号染色体相对应位置上是Aa,则a基因由突变产生 |
D.若1和2正常,3患有白化病,4和5正常,则4和5是纯合体的概率为1/3 |
下列有关性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多数雌雄异体动物有性染色体 | B.性染色体只存在于性腺细胞中 |
C.哺乳动物体细胞中有性染色体 | D.昆虫的性染色体类型都是XY型 |
果蝇中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某校科技小组用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出现的遗传现象是 ( )
A.F1的雄果蝇全部为红眼 | B.F1的雌果蝇一半为白眼 |
C.F1的雌果蝇全部为红眼 | D.F1的雌果蝇全部为白眼 |
雄蛙和雌蛙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XY和XX,假定一只正常的XX蝌蚪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变成了一只能生育的雄蛙。用此雄蛙与正常雌蛙抱对交配,其子代的雄蛙(♂)和雌蛙(♀)的比例为(假定在正常情况下发育)( )
A.♀∶♂=1∶1 | B.♀∶♂=2∶1 |
C.♀∶♂=1∶0 | D.♀∶♂=3∶1 |
下列为某一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I-1为携带者。可以准确判断的是()
A. |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B. | II-4是携带者 |
C. | II-6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 | D. | Ⅲ-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1/2 |
对一对夫妇所生的两个女儿(非双胞胎)甲和乙的X染色体进行DNA序列的分析,假定DNA序列不发生任何变异,则结果应当是( )
A.甲的两条彼此相同、乙的两条彼此相同的概率为1 |
B.甲来自母亲的一条与乙来自母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 |
C.甲来自父亲的一条与乙来自父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 |
D.甲的任何一条与乙的任何一条都不相同的概率为1 |
关于性染色体及其基因遗传方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方式与性别相联系 |
B.XY型生物体细胞内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 |
C.体细胞内的两条性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
D.XY型的生物体细胞内如果含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可表示为XX |
红眼(R)雌果蝇和白眼(r)雄果蝇交配,F1代全是红眼,自交所得的F2代中红眼雌果蝇121头,红眼雄果蝇60头,白眼雌果蝇0头,白眼雄果蝇59头,则F2代卵细胞中具有R和r及精子中具有R和r的比例是( )
A.卵细胞:R∶r=1∶1精子:R∶r=1∶1 |
B.卵细胞:R∶r=3∶1精子:R∶r=3∶1 |
C.卵细胞:R∶r=1∶1精子:R∶r=3∶1 |
D.卵细胞:R∶r=3∶1精子:R∶r=1∶1 |
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该病是显性遗传病,Ⅱ-4是杂合体 |
B. | Ⅲ-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 |
C. | Ⅲ-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 |
D. | 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 |
果蝇中M表现型和N表现型是一对相对性状,若M表现型的雌蝇和M表现型的雄蝇生出N表现型的果蝇,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M表现型是显性遗传 |
B.若生出的N表现型的果蝇都为雄性,就可说明M表现型是伴X显性遗传 |
C.若生出的N表现型的果蝇为雌性,就可说明N表现型是伴X显性遗传 |
D.若生出的N表现型的果蝇为雌性,就可说明M表现型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