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常见的污染物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是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所生成的新污染物,如反应2NO+O2====2NO2中,二氧化氮为二次污染物。下列4种气体中:①硫化氢,②二氧化硫,③汽油,④氯气,其中能生成二次污染物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全部
来源:环境保护练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其首要原因是(    )

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C.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D.回收其中石墨电极
来源:环境保护练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绿色化学”是人们最近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主要内容之一是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副作用。下列化学反应符合“绿色化学”概念的是(    )

A.制CuSO4:Cu+2H2SO4(浓)CuSO4+SO2↑+2H2O
B.制CuSO4:2Cu+O2====2CuO,CuO+H2SO4(稀)====CuSO4+H2O
C.制Cu(NO3)2: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D.制Cu(NO3)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来源:环境保护练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你认为可以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是(    )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把工厂烟囱造高  ③燃料脱硫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来源:环境保护练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环境保护正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下列污染中,必须治理的有(    )
①废弃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  ②排放含有机物的污水和使用含磷洗衣粉造成的“水质污染”  ③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含NOx、CO等)引起的“空气污染”  ④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放出的SO2和粉尘,造成空气污染和“酸雨”⑤冰箱、空调等漏出的制冷剂〔如氟利昂(CCl2F2)〕破坏臭氧层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和② D.只有①
来源:环境保护练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下列各项中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
①温室效应  ②赤潮  ③酸雨  ④光化学污染  ⑤臭氧空洞  ⑥水俣病  ⑦潮汐现象  ⑧水华  ⑨地方性甲状腺肿

A.⑥⑧ B.⑦⑨ C.①②③ D.④⑤
来源:环境保护练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环保部门测定某气体样品中一氧化碳的含量,其方法和实验步骤如下:
(1)将2.000 L的气体样品通过盛有I2O5固体的加热管,发生的反应为:5CO+I2O55CO2+I2
(2)将所产生的碘升华,并加入30.00 mL 0.005 0 mol·L-1的硫代硫酸钠溶液,发生的反应为:I2+2====2I-+
(3)将(2)中溶液取出,加入1.00 mL 0.010 0 mol·L-1的碘水,正好将所取溶液中过量的Na2S2O3全部氧化。
试计算1 L该气体样品中有多少毫克(mg)的CO。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开展“研究性学习”中,组织自然科学兴趣小组针对某市热电厂下游境内几十千米内长江中鱼类大量减少的现象,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取得了一些资料:
①测定热电厂使用的燃料煤含硫量。测得燃料煤中含硫的质量分数为0.006 4%。
②了解煤燃烧后的气体排放情况。发现:燃烧后的气体未经处理即排放到空气中,该热电厂地处多雨地区。
③了解热电厂发电用水的排放情况。发现:电厂发电用水未经冷却直接排入河中。
根据上述调查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鱼类几近绝迹的原因主要有:
原因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原因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项目①中,兴趣小组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_分析法。
(3)试计算该热电厂每燃烧1 000 g煤理论上有多少克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酸雨主要是大量燃烧含硫燃料放出的SO2所造成的。
(1)现有雨水样品1份,每隔一段时间测定该雨水样品的pH,所得数据如下:

测定时间/h
0
1
2
3
4
雨水的pH
4.73
4.62
4.56
4.55
4.55

分析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①雨水样品的pH变化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将刚取样的上述雨水和自来水混合,pH将变,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英国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高烟囱可以有效地降低地表面SO2的浓度。在20世纪60—70年代间,由发电厂排出的SO2增加了35%,但由于建筑高烟囱的结果,地面浓度降低了30%之多。请你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方法是否可取?简述其理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再循环的工业社会废物严重危害环境及人类健康。现在产生的二氧化碳、家庭污水和其他“无毒”废物的速度超过了自然循环能够吸收它们的速度。我们正在不断地排放着有毒的(经常是不能生物降解的)废物,它们正积聚在土壤、空气和水中。后果是我们正在破坏着自然环境(如森林被毁、酸雨的形成和烟雾毁坏)、农业系统(如收成被土壤退化以及空气和水的污染所毁掉)和危害人类健康(如食物中残留的农药、人工合成聚合物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室外的烟雾、被污染的饮用水以及有毒垃圾)。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文中关于污染与环境自净能力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
A.环境污染速度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B.环境污染速度低于环境自净能力
C.环境污染速度与环境自净能力大体相当
(2)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会导致___________效应,对沿海地区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对气候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提到环境污染的后果主要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方面。
(4)除工业污染外,消费污染越来越严重,请列出四种主要消费污染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工业制硫酸尾气中的SO2回收常采用氨吸收法。即先用氨水吸收尾气中的SO2,化学方程式为:
SO2+2NH3+H2O====(NH4)2SO3
(NH4)2SO3+SO2+H2O====2NH4HSO3
当吸收液中NH4HSO3达到一定浓度后,再与硫酸反应。放出的SO2可循环利用,生成的(NH4)2SO4可作化肥。化学方程式是:2NH4HSO3+H2SO4====(NH4)2SO4+2SO2↑+2H2O
(NH4)2SO3+H2SO4====(NH4)2SO4+SO2↑+H2O
每生成1 mol(NH4)2SO4,回收SO2的体积(标准状况下)可能为(    )

A.22.4 L B.33.6 L C.44.8 L D.56 L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称2004年冬季是自1869年人类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四大暖冬之最。上海市气温较常年偏高4 ℃—6 ℃。这与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都有关系的是(    )

A.SO2、CO2 B.NO2、CO C.CO2、CH4 D.NO、O3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零排放”是指在生产新物质的过程中,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化到欲制取的产物中,在生产过程和末端均为“零排放”,从而达到“零污染”的目的。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属于“零排放”的是(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抑制全球范围内气候持续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为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下列措施不切实际的是(    )

A.积极开发氢能源 B.充分利用太阳能
C.不使用化石燃料 D.积极开发核能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夏季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届时要突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绿色奥运”是指(    )

A.加大防恐力度,并加大各国运动员的营养搭配,使他们全身心投入比赛
B.严禁使用兴奋剂,使运动员公平竞争
C.把环境保护作为奥运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
D.奥运场馆建设均使用天然材料,不使用合成材料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化学保护水资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