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
A.图I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
B.图Ⅱ表示0.1000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mL 0.1000mol·L-1 CH3CO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 |
C.图Ⅲ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是8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 |
D.图Ⅳ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 |
将4 mol A 气体和2 mol B 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2C(g)。若经2 s后达到平衡,测得C 的浓度为0.6 mol·L-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物质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
B.用物质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
C.2 s 时物质A 的转化率为70% |
D.2 s 时物质B 的浓度为0.7 mol·L-1 |
下列关于物质及其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 |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键的断裂和生成都要释放能量 |
C.不少的化学反应都具有可逆性 |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常伴随有物理变化 |
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热量161.9 KJ,经测定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需消耗的
溶液100mL,恰好生成正盐。则此条件下热化学方程式:
的
为
A.![]() |
B.![]() |
C.![]() |
D.![]() |
对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 | B.燃烧属于放热反应 |
C.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放出能量 | D.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
.
|
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H=+(E1-E2)kJ/mol |
B.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变大 |
C.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
D.升高温度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
B.ΔH>0表示放热反应,ΔH<0表示吸热反应 |
C.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无关 |
D.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ΔH<0 |
1g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热量120.9 kJ,则( )
A.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g) ΔH= +483.6 kJ·mol?1 |
B.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 |
C.1 mol H2O(1)的能量大于1 mol H2O(g)的能量 |
D.2 mol H2和1 mol O2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H2O(g)的能量 |
下列属于直接利用太阳辐射能的是( )
①光-热转换 ②光-电转换 ③光—化学能转换 ④光-生物质能转换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 ( g ) + O2 ( g ) = 2H2O ( l ) △H = -5 7 1.6 kJ/mol
CH4 ( g ) + 2O2 ( g ) = 2H2O ( l ) + CO2 ( g ) △H = -890.3 kJ/mol
实验测得氢气和甲烷的混合气体共4 mol,完全燃烧时放热为2594 kJ,则混合气体中氢气和甲烷的体积比为( )
A. 3 : 5 | B.3 : 2 | C.2 : 3 | D.5 : 3 |
关于下列图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图 ① 所示实验可比较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
B.用图 ② 所示实验装置可以测定中和热 |
C.图 ③ 表示反应“CO(g)+H2O(g)![]() |
D.图 ④ 两个装置中通过导线的电子数相同时,消耗负极材料的物质的量也相同 |
“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能制冷。该化学物质是( )
A.氯化钠 | B.生石灰 | C.氢氧化钠 | D.硝酸铵 |
电离度是描述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物理量,电离度=(已电离的电解质的物质的量/原来总的物质的量)×100%。现取20 mL pH=3的 CH3COOH溶液,加入0.2 mol·L-1的氨水,测得溶液导电性变化如右图,则加入氨水前CH3COOH的电离度为
A.0.5% | B.1.5% | C.0.1% | D.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