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如果用紫光照射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改用绿光照射该金属一定发生光电效应 |
B.轻核聚变时释放能量,重核裂变时吸收能量 |
C.太阳辐射出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裂变反应 |
D.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
下列四幅图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两个得3分,选对3个得4分,每选错一个扣2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原子中的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转时,运行轨道的半径不是任意的 |
B.发现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说明原子的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很小空间范围 |
C.光电效应实验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
D.射线甲由α粒子组成,每个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
E.链式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
在光电效应实验中,与某金属的截止频率相对应的波长为λ0,该金属的逸出功为 。若用波长为λ(λ<λ0)的单色光做该实验,则其遏止电压为 。已知电子的电荷量、真空中的光速和普朗克常量分别为e、c和h。
以下关于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正确的是
A.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发生光电效应,则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 |
B.比结合能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
C.半衰期不但由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本身性质决定,还受压强温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
D.根据波尔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要遵守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的规律 |
B.α射线、β射线、γ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 |
C.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 |
D.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动能只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 |
当用一束紫外线照射锌板时,产生了光电效应,这时
A.锌板带负电 |
B.有正离子从锌板逸出 |
C.有电子从锌板逸出 |
D.锌板会吸附空气中的正离子 |
以下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正确的是( )
A.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发生光电效应,则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 |
B.在关于物质波的表达式和中,能量和动量p是描述物质的粒子性的重要物理量,波长λ或频率v是描述物质的波动性的典型物理量 |
C.重核的裂变过程质量增大,轻核的聚变过程有质量亏损 |
D.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 |
E.自然界中含有少量的14C,14C具有放射性,能够自发地进行β衰变,因此在考古中可利用14C来测定年代。
已知黄光照射到某一金属表面上能够发生光电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只要光照射的时间足够长,换成任何其它金属都能产生光电效应 |
B.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跟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
C.若将黄光换成蓝光,也一定能产生光电效应 |
D.若只将入射光的强度增强,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少 |
关于光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A )
A.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表明光具有粒子性 |
B.光在传播时是波,而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就转变成粒子 |
C.德布罗意是历史上第一个实验验证了物质波存在的人 |
D.牛顿的“微粒说”与爱因斯坦的“光子说”本质上是一样的 |
用不同频率的紫外线分别照射钨和锌的表面而发生光电效应,可得到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k随入射光频率ν变化的Ek-ν图象.已知钨的逸出功是3.28 eV,锌的逸出功是3.34 eV,若将二者的图线画在同一个坐标图中,用实线表示钨,虚线表示锌,则能正确反映这一过程的是下图中的
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了光电效应。如果仅减小光的强度而频率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电效应现象消失 | B.金属的逸出功减小 |
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小 | D.光电流减小 |
已知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为v0,则
A.当用频率为2v0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能产生光电子 |
B.当用频率为2v0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hv0 |
C.当照射光的频率v大于v0时,若v增大,则逸出功增大 |
D.当照射光的频率v大于v0时,若v增大一倍,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一倍 |
人们发现,不同的原子核,其核子的平均质量(原子核的质量除以核子数)与原子序数有如图所示的关系。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和核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原子核D和E聚变成原子核F时会有质量亏损,要吸收能量 |
B.已知原子核A裂变成原子核B和C时放出的γ射线能使某金属板逸出光电子,若增加γ射线强度,则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 |
C.由图可知,原子核A裂变成原子核B和C时会有质量亏损,要吸收核能 |
D.在核反应堆的铀棒之间插入镉棒是为了控制核反应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