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两个相同的小量程电流表,分别改装成了两个量程不同的大量程电流表A1、A2,若把A1、A2分别采用并联或串联的方式接入电路,如图所示,则闭合电键后,下列有关电表的示数和电表指针偏转角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A1、A2的示数相同 |
B.图甲中的A1、A2的指针偏角相同 |
C.图乙中的A1、A2的示数和偏角都不同 |
D.图乙中的A1、A2的指针偏角相同 |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E为电源,其电动势为9.0 V,内阻可忽略不计;AB为滑动变阻器,其电阻R=30 Ω;L为一小灯泡,其额定电压U=6.0 V,额定功率P=1.8 W;S为开关,开始时滑动变阻器的触头位于B端,现在闭合开关S.然后将触头缓慢地向A端滑动 ,当到达某一位置C处时,小灯泡刚好正常发光,则CB之间的电阻应为( )
A.10 Ω | B.20 Ω |
C.15 Ω | D.5 Ω |
如图所示,a、b分别表示由相同材料制成的两条长度相同、粗细均匀电阻丝的伏安特性曲线,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a代表的电阻丝较粗 |
B.b代表的电阻丝较粗 |
C.a电阻丝的阻值小于b电阻丝的阻值 |
D.图线表示的电阻丝的阻值与电压成正比 |
根据经典理论,金属导体中电流的微观表达式为I=nvSe,其中n为金属导体中每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v为导体中自由电子沿导体定向移动的速率,S为导体的横截面积,e为自由电子的电荷量.如图11所示,两段长度和材料完全相同、各自粗细均匀的金属导线ab、bc,圆横截面的半径之比为rab∶rbc=1∶4,串联后加上电压U,则 ( )
A.两导线内的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之比为vab∶vbc=1∶4 |
B.两导线内的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之比为vab∶vbc=4∶1 |
C.两导线的电功率之比为Pab∶Pbc=4∶1 |
D.两导线的电功率之比为Pab∶Pbc=16∶1 |
如图所示,闭合电键S,灯L1、L2正常发光,由于电路出现故障,突然发现灯L1变暗,电流表读数变小,则故障可能是
A.R1断路 | B.R2断路 |
C.R3短路 | D.R4短路 |
如图所示,将一光敏电阻接入多用电表两表笔上,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置于欧姆挡,测光敏电阻时,表针的偏角(自左向右)为θ;现用手掌挡住部分光线,表针的偏角为θ′,则可判断( )
A.θ′=θ | B.θ′<θ |
C.θ′>θ | D.不能确定 |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内阻不可以忽略。开关S闭合后,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向上滑动的过程中
A.电压表与电流表都减小 |
B.电压表与电流表都增大 |
C.电压表示数增大,电流表示数减小 |
D.电压表示数减小,电流表示数增大 |
如图,甲电路可测出电压表内阻,已知电源内阻忽略不计,R为变阻箱,其取不同值时电压表示也变化,图象如图乙,则电压表内阻Rv及电源电动势E为( )
A.kE=2V |
B.kE=5V |
C.kE=50V |
D.kE=2V |
如右图所示,因线路故障,按通K时,灯L1和L2均不亮,用电压表测得Uab=0,Ubc=0,Ucd=4V.由此可知开路处为
A.灯L1 | B.灯L2 |
C.变阻器 | D.不能确定 |
科学家费尔和格林贝尔由于发现“巨磁电阻”效应荣获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研究发现磁敏电阻(GMR)的阻值随所处空间磁场的增强而增大。图示电路中,GMR为一个磁敏电阻,闭合开关S1和S2,滑片P向右滑动时
A.L1、L1都变暗 |
B.L1、L2都变亮 |
C.L1变暗,L2变亮 |
D.L1变亮,L2变暗 |
两个定值电阻R1,R2串联后接在输出电压u,稳定等于12V的直 流电源上。有人把一个内阻不是远大于尺R1、R2的电压表接在R1两端,如图所示,电压表示数为8V。如果他把此电压表改接在R2两端,则电压表的示数将
A.小于4V B.等于4V
c.大于4V小于8V D.等于或大于8V
如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向左滑动时,灯泡的亮度将( )
A.都变亮 | B.都变暗 | C.A、B变暗,C变亮 | D.A、B变亮,C变暗 |
如图所示的U—I图像中,直线I为某电源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直线Ⅱ为某一电阻R的伏安特性曲线,用该电源直接与电阻R连接成闭合电路,由图像可知 ( )
A.R的阻值为1.5Ω |
B.电源电动势为3V,内阻为0.5Ω |
C.电源的输出功率为3.0w |
D.电源内部消耗功率为1.5w |
如图所示电路中,三只灯泡原来都正常发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向右移动时,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A.L1和L3变暗,L2变亮 |
B.LI变暗,L2变亮,L3亮度不变 |
C.L1中电流变化值大于L3中电流变化值 |
D.Ll上电压变化值小于L2上的电压变化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