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水流和太阳能发电,可以为人类提供清洁能源。水的密度ρ=1×103kg/m3,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地面上时的辐射功率P0 =1×103W/m2,地球半径为R=6.4×106m,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取g=10m/s2。
⑴写出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的总功率P的字母表达式;
⑵发射一颗卫星到地球同步轨道上(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6≈倍)利用太阳能发电,然后通过微波持续不断地将电力输送到地面,这样就建成了太阳能发电站。求卫星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向心加速度的大小(答案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⑶三峡水电站水库面积约为S=1×109m2,平均流量Q=1.5×104m3/s,水库水面与发电机所在位置的平均高度差为h=100m,发电站将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的总效率η1=60%。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太阳光垂直照射时的辐射功率为1.4P0。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η2=20%,将电能输送到地面的过程要损失50%。若要使⑵中的太阳能发电站在被太阳照射时地面接收到的电功率相当于三峡电站发电的平均功率,卫星上太阳能电池板的面积应为多大?(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汽车上坡时,在发动机的功率P不变的情况下,要想增大牵引力F,应该怎样改变速度的大小v( )
A.增大v | B.减小v | C.维持v不变 | D.与v的变化无关 |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R1、R2为定值电阻,R3为可变电阻,C为电容器. 在可变电阻R3由较小逐渐变大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容器的带电量在逐渐减小 |
B.流过R2的电流方向是由上向下 |
C.电源的输出功率变大 |
D.电源内部消耗的功率变大 |
某电站向某地输送5000kW的电功率,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为100kW,若把输送电压提高为原来的10倍,同时将输电线的截面积减为原来的一半,那么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为
A.0.5 kW | B.1.0 kW | C.2.0 kW | D.5.0kW |
用大小相同的水平恒力分别沿着粗糙水平地面和光滑水平地面拉动原来处于静止的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移动相同一段距离,该过程中恒力的功和平均功率分别为W1、P1和W2、P2, 则两者关系是( )
A.W1>W2、P1>P2 | B.W1=W2、P1<P2 |
C.W1=W2、P1>P2 | D.W1<W2、P1<P2 |
质量为m的物体沿倾角为θ的斜面滑到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v,则此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
A.mgv | B.mgvsinθ | C.mgvcosθ | D.mgvtanθ |
质量为m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阻力f保持不变。当汽车的速度为v、加速度为a时,发动机的实际功率为 ( )
A.fv | B.mav | C.(ma+f)v | D.(ma-f)v |
某利用太阳能驱动小车的质量为m,当太阳光照射到小车上方的光电板时,光电板中产生的电流经电动机带动小车前进。小车在平直的道路上静止开始匀加速行驶,经过时间t,速度为时功率达到额定功率,并保持不变;小车又继续前进了距离,达到最大速度。小车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恒为,则小车的额定功率为( )
A. | B. | C. | D. |
如图甲所示,物体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在粗糙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通过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监测到推力F、物体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g=10 m/s2)则
A.物体的质量m=1.0 kg |
B.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 |
C.第2 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2.0 J |
D.前2s内推力F做功的平均功率=1.5 W |
如图所示,直线OAC为某一直流电源的总功率P总随电流I变化的图线,抛物线OBC为该电源内部热功率随电流I变化的图线,则根据图线可知( )
A.电源电动势为6V |
B.电源内阻为1.5Ω |
C.当电路中电流为1A时,外电路电阻为1.5Ω |
D.在O(C过程中,电源输出功率不变 |
关于功率,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功率 |
B.功率的单位是焦耳 |
C.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
D.功率是矢量 |
关于功率公式和P=Fv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据,知道W和t就可求出任意时刻的功率 |
B.由P=Fv只能求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 |
C.从P=Fv知汽车的功率与它的速度成正比 |
D.从P=Fv知当功率一定时,牵引力与速度成反比 |
某中等体重的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时,用100s时间走上20m高的高楼,估测他登楼时的平均功率最接近的数值是:
A.10W; | B.100W; | C.1KW; | D.10KW |
如图所示,是高一的王亮同学完成体育测试“引体向上”项目的情景,王亮同学在这次测试中一分钟完成了20个“引体向上”,若王亮同学每次“引体向上”重心上升约0.5m,则王亮同学在本次测试中做功的平均功率接近: ( )
A.1000W | B.100W | C.10W | D.1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