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屏上一点P到双缝的路程差是2.4×10-6 m.若P点恰是暗纹,且和中央之间还有一条亮纹,则光的波长是_______m.
如图,为双缝干涉实验示意图,已知SS1=SS2。当S为λ=0.6μm的单色光源时,恰在屏上P点处形成第三级暗条纹,则S1、S2到P点的路程差△s= m;当S换用另一单色光源时,在P点处恰形成第三级亮条纹(中央亮纹为第0级亮条纹),则这一光源的波长λ= m。
把一个具有球面的平凸透镜平放在平行透明玻璃板上(如图)。现用单色光垂直于平面照射,在装置的上方向下观察,可以看到干涉条纹,那么关于两束干涉光及干涉条纹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束干涉光是、面反射形成的 |
B.干涉条纹是中央疏边缘密的同心圆 |
C.两束干涉光是、面反射形成的 |
D.干涉条纹中是中央密边缘疏的同心圆 |
下图所示的4种明暗相间的条纹,分别是红光、蓝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双缝干涉仪器形成的干涉图样,以及黄光、紫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单缝形成的衍射图样(灰黑色部分表示亮纹).则在下面的四个图中从左往右排列,紫光形成的条纹是( )
利用图中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有下面几种说法:
A.将屏移近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
B.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
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
D.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
E.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F.去掉滤光片后,干涉现象消失
其中正确的是 。
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其装置如图1所示。将一块厚为d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在一端夹入的两张纸片,从而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劈形空气薄膜。当光垂直入射后,从上往下看到的干涉条纹如图2所示。设每张纸片厚度为x,平板玻璃左端离纸片距离为L,现若将频率为的可见光垂直入射到图1装置后,相邻两亮条纹之间的距离为 。
以下几个说法中符合事实的是( )
A.托马斯·杨利用双缝干涉实验有力地说明光是一种波 |
B.惠更斯原理可以完美地解释与波动有关的所有现象 |
C.一切物体都辐射红外线,且辐射强度与温度有关,因此红外线辐射又称为热辐射 |
D.激光的频率非常高,因此不能调制携带声音、图像等信息 |
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测量头如图所示,调节分划板的位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亮条纹的中心,此时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mm.转动手轮,使分划线向一侧移动到另一条亮条纹的中心位置,由螺旋测微器再读出一读数.若实验测得4条亮条纹中心间的距离Δx="0.960" mm,已知双缝间距d="1.5" mm,双缝到屏的距离L="1.00" m,则对应的光波波长为λ= mm.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中,双缝的作用是 ( )
A.遮住过于强烈的灯光 |
B.形成两个振动情况相同的光源 |
C.使白光变成单色光 |
D.使光发生折射 |
肥皂薄膜在阳光照射下可看到彩色花纹的原因是 ( )
A.薄膜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 |
B.薄膜对不同色光的反射方向不同 |
C.不同厚度的地方,薄膜吸收不同的色光 |
D.不同厚度的地方,某一波长的光从薄膜前、后表面反射的光互相叠加而产生的 |
有的眼镜、较精密的光学镜头的表面都镀有一层薄膜(常用氟化镁),叫增透膜,它能减少反射光,增加透射光.增透膜的原理是 .
一束白光在真空中通过双缝后在屏上观察到的干涉条纹,除中央白色亮纹外,两侧还有彩色条纹,其原因是( )
A.各色光的波长不同,因而各色光分别产生的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同 |
B.各色光的速度不同,因而各色光分别产生的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同 |
C.各色光的强度不同,因而各色光分别产生的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同 |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
用波长λ="0.51" μm的绿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测得相邻两条亮纹间的距离Δx="0.55" mm.若将整个装置放入折射率的水中,那么相邻两条亮纹间的距离是多大?
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在距离双缝l处,得到稳定的干涉图样.若使光屏在其附近前后移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将屏向前移动,干涉图样变得模糊不清 |
B.将屏向后移动,干涉图样变得模糊不清 |
C.只要屏移动,干涉图样就变得模糊不清 |
D.不论屏向前移动,还是向后移动,屏上均有清晰的干涉图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