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
B.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
C.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
D.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
根据玻尔提出的原子模型假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
B.电子跃迁时辐射的光子的频率等于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的频率 |
C.原子处于一定的能量状态时,由于电子做加速运动,因此向外辐射能量 |
D.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与电子沿不同的圆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而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是不连续的 |
在粒子散射实验中,电子对
粒子运动的影响可以忽略,这是因为与
粒子相比,电子()
A. | 电量太小 | B. | 速度太小 | C. | 体积太小 | D. | 质量太小 |
下列关于光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炽热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发出的光谱是连续光谱 |
B.各种原子的线状谱中的明线和它的吸收谱中的暗线必定一一对应 |
C.气体发出的光只能产生线状谱 |
D.甲物质发出的白光通过低温的乙物质蒸气可得到甲物质的吸收光谱 |
物理学家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 )
A.提出了原子的葡萄干蛋糕模型 |
B.确认在原子内部存在α粒子 |
C.认定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是受到电子的作用 |
D.认识到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内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卢瑟福通过![]() |
B.结合能越大,原子核结构一定越稳定 |
C.如果使用某种频率的光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需增大入射光的光照强度才行 |
D.发生β衰变时,元素原子核的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 |
E.在相同速率情况下,利用质子流比利用电子流制造的显微镜将有更高的分辨率
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
A.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
B.原子核内有中子存在 |
C.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汤姆孙发现电子,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
B.金属的逸出功随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 |
C.核力存在于原子核内所有核子之间 |
D.宁德核电站是利用重核裂变反应所释放的核能转化为电能 |
高速α粒子在重原子核的电场作用下发生的散射现象,如图18-2-8所示.虚线表示α粒子运动的轨迹,实线表示重核的各等势面.设α粒子经过a、b、c三点时速度分别为va、vb、vc,则其关系为( )
图18-2-8
A.va<vb<vc | B.vc<vb<va |
C.vb<va<vc | D.va<vc<vb |
关于α粒子的散射实验解释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从α粒子的散射实验数据,可以估计出原子核的大小 |
B.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的散射的事实,表明原子中有一个质量很大而体积很小的带正电的核存在 |
C.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等于它的原子序数 |
D.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表明原子中正电荷是均匀分布的 |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 )
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 |
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
C.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
D.说明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
B.查德威克通过实验证实了原子核内存在中子 |
C.放射性元素放出的β粒子就是原子的核外电子 |
D.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汤姆孙发现电子,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
B.金属的逸出功随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 |
C.核力存在于原子核内所有核子之间 |
D.宁德核电站是利用重核裂变反应所释放的核能转化为电能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
B.光和电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
C.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的数量级为![]() |
D.原子核的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