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在一个水平胶木圆盘上有一个带负电荷的金属块P随圆盘一起绕过Ο点的竖直轴匀速转动,圆盘转动的最大角速度为ω.若在竖直方向加一向下的匀强磁场,仍然保持P随圆盘一起转动,圆盘依图示方向匀速转动的最大角速度为ω′.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A.金属块受到的磁场力方向指向圆心O |
B.金属块受到的磁场力方向背离圆心O |
C.ω<ω′ |
D.ω>ω′ |
我国第21次南极科考队在南极观看到了美丽的极光。极光是由来自太阳的高能量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高空稀薄大气层时,被地球磁场俘获,从而改变原有运动方向,向两极做螺旋运动,如图1所示。这些高能粒子在运动过程中与大气分子或原子剧烈碰撞或摩擦从而激发大气分子或原子,使其发出有一定特征的各种颜色的光。科学家发现并证实,向两极做螺旋运动的这些高能粒子的旋转半径是不断减少的,这主要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A.洛伦兹力对粒子做负功,使其动能减少 |
B.空气阻力做负功,使其动能减少 |
C.南北两极的磁感应强度增强 |
D.太阳对粒子的引力做负功 |
如图所示,圆形区域内有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三个质量和电荷量都相同的带电粒子a、b、c,以不同速率对准圆心O沿着AO方向射入磁场,其运动轨迹如图。若带电粒子只受磁场力作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粒子动能最大 |
B.c粒子速率最大 |
C.c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 |
D.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a<Tb<Tc |
2007年11月9日下午17点29分开始,嫦娥一号卫星迎来了一项全新的挑战——那就是“日凌”现象。“日凌”是指太阳、探测卫星和地面站的数据接收天线恰巧在一条直线上,太阳产生的强大的电磁波将干扰地面站的天线接收卫星信号,从而造成通讯中断。假设嫦娥一号卫星受到的电磁辐射强度(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电磁辐射能量)为某一临界值W0。若太阳的平均电磁辐射功率为P,则可以估算出太阳到月球的距离为( )
A. | B. | C. | D. |
如图10-1所示,螺线管两端加上交流电压,沿着螺线管轴线方向有一电子射入,则该电子在螺线管内将做:
A.加速直线运动 | B.匀速直线运动 |
C.匀速圆周运动 | D.简谐运动 |
一根长0.20m、通有2.0A电流的通电直导线,放在磁感应强度为0.50T的匀强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不可能是( )
A.0N | B.0.10N | C.0.20N | D.0.40N |
如图11-3-10所示,在电子射线管上方平行放置一通电长直导线,则电子射线将( )
A.向上偏转 | B.向下偏转 |
C.向纸内偏转 | D.向纸外偏转 |
磁电式电流表中通以相同电流时,指针偏转角度越大,表示电流表灵敏度越高,若其余条件都相同,则灵敏度高的电流表具有( )
A.比较小的通电线圈的横截面积 | B.劲度系数比较大的两个螺旋弹簧 |
C.比较少的通电线圈匝数 | D.比较强的辐向分布的磁场 |
如图6-8所示,一金属直杆MN两端接有导线,悬挂于线圈上方,MN与线圈轴线均处于竖直平面内,为使MN垂直于纸面向外运动,可以( )
图6-8
A.将a、c端接在电源正极,b、d端接在电源负极 |
B.将b、d端接在电源正极,a、c端接在电源负极 |
C.将a、d端接在电源正极,b、c端接在电源负极 |
D.将a、c端接在交流电源的一端,b、d端接在交流电源的另一端 |
如图6-10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有一带电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当它运动到M点,突然与一不带电的静止粒子碰撞合为一体,碰撞后的运动轨迹应是图6-10中的哪一个(实线为原轨迹,虚线为碰后轨迹)( )
图6-10
如图6-9所示,空间有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m=1 kg的带正电的绝缘小滑块,开始静止在绝缘粗糙的斜面底端.从某时刻滑块突然受到一个沿斜面向上的冲量I=10 N·s,滑块沿斜面先向上后向下运动,当滑块滑到离地面1 m高处时,滑块速度大小为4 m/s.关于滑块在整个运动中所受的洛伦兹力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6-9
A.一直垂直斜面向上 |
B.一直垂直斜面向下 |
C.先垂直斜面向上后垂直斜面向下 |
D.先垂直斜面向下后垂直斜面向上 |
如图6-7所示,矩形线圈abcd放置在水平面内,磁场方向与水平面成α角,已知sinα=,线圈面积为S,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则通过线圈的磁通量为( )
图6-7
A.BS | B. | C. | D. |
磁电式电流表的蹄形磁铁和铁芯间的磁场是均匀地辐射分布的,目的是( )
A.使磁场成圆柱形,以便框转动 |
B.使线圈平面在水平位置与磁感线平行 |
C.使线圈平面始终与磁感线平行 |
D.为了使磁场分布规则 |
某地地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约是4.0×10-5 T,一根长为500 m的电线,电流为10 A,该导线可能受到的磁场力为( )
A.0 | B.0.1 N | C.0.3 N | D.0.4 N |